1月20日,在东莞塘厦召开的呼吸疾病与慢病共病东莞高峰论坛上,宣布了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呼吸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正式成立。这不仅在岁末年初奉上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促进东莞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预防及科研上得到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东莞建设。
医校融合,共赢健康新高地
“3、2、1……正式揭牌!”随着红布缓缓拉开,“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呼吸医学研究所”牌匾映入大家眼帘,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东医东莞附院”)副院长、呼吸医学中心主任赖天文担任所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席兼哮喘学组组长沈华浩通过视频致辞,他对研究所成立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希望。“开展差异发展,打造有特色、有品牌的呼吸疾病研究机构。”
医学上各种突破性的研究,要想真正落实到临床,中间可能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为了能将医学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临床,使病人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疗,需加强学校和附属医院的深度融合,提高学院整体科研能力。
自校地共建以来,在广东医科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双驱驱动下,广东医东莞附院围绕急危重症救治和慢病健康管理“一急一慢”两个学科群体系,已构建了26个大的临床中心、42个临床专科、36个共享护理单元,搭建起学科建设的“四梁八柱”。
广东医东莞附院历来注重临床科研工作。该院院长邵义明表示:“呼吸医学中心将紧跟国际国内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进展,极推进临床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结合区域特色,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广东医科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黄志刚介绍,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呼吸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努力为呼吸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打造医学创新高峰,是东莞市委和市政府的心头要事。2023年12月20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关于确定第一批市县级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的通知》,确定了25家医疗机构为广东省第一批县级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广东医东莞附院成为全市首批单位之一。
依托广东医东莞附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呼吸医学研究成立,是为了更好开展呼吸健康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从而为全市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赖天文表示,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10人。将聚焦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肺结核、肺癌、肺纤维化等领域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科研攻关。力争将研究所建设成为一所“特色突出、省内领先、国内前沿”的呼吸疾病防治科研机构。
专家齐聚,共话呼吸领域新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呼吸疾病与慢病共病东莞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大咖云集,邀请了知名专家以线上结合线下形式进行,来自省内外100余位呼吸领域学者聚焦一堂。
论坛内容丰富,聚焦呼吸系统感染和慢病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邀请到来自省内外知名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广州医科大学免疫学教授赵金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应颂敏、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宁文、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李雯、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苏枭、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张平等围绕哮喘、慢阻肺、肺栓塞、呼吸介入技术、肺癌免疫治疗等展开共计10多场专题报告,为呼吸领域同道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机会,为推动东莞呼吸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推力。
文 | 姚梓婷
图 | 受访者提供
视频 | 叶何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