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开叔,这里是“炉边随笔”。

上篇文章,所有的怀才不遇,大都不懂向上管理,聊了聊职场中如何向上管理的基本原则。

向领导提建议,是下属的义务;但领导是否采纳,那是他的权利。

领导普遍喜欢好用又好控的员工,这种追求确定性更是体现了人性的本质:因缺有需,趋利避害。

缺啥补啥,有需求才会有供给,供求满足才能产生交易;避害是人的求生本能,趋利才会让资源最优分配。

所以,只有向上管理,向下负责才更顺应人性,更符合职场底层逻辑。

假设,有两个同样优秀的下属,这个优秀指的是都能拿到结果,只是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突然公司有个晋升的机会,上司会选择谁呢?

就像当年联想柳传志有两个得意门生,杨元庆和郭为,选择谁来执掌联想呢?

据说当时柳传志可是费了大脑筋,最后不得拆分出神州数码这个业务给了郭为,而联想最终交到了杨元庆手上。

被分拆时的神州数码只得到了占联想31%营业额和15%利润的资产,在品牌、自有产品都划归联想之后,剩下的只有分销和系统集成业务,软件业务的比例微乎甚微。

两员猛将,柳传志最终选择了杨元庆。看似郭为有了神州数码,也得到了照顾,实际已被联想无情抛弃。

何况,神州数码今后发展的不论好坏,都是柳总有眼光。

如果你是旁观者,站在当时,你觉得柳总会选谁呢,杨元庆还是郭为?

这就要用到心理学—投射效应才能准确找到柳总心中的答案,你只需要去观察柳总他对这个职位投射了什么,因为投射代表了一个人的核心人格。

投射效应可以这样通俗地讲,我们眼中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别人眼中的自己也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眼中的别人一定是我们真实的自己。

柳总眼中的杨元庆是什么样的呢?

2016年联想新春联欢会上,柳总给出外界这样的答案。

他说,元庆是个不服输的人,有追求,有韧性,懂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而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正是柳传志管理理念中的三大核心管理理论,柳总看到当时的杨元庆,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

就像最近《繁花》里的游本昌老先生,看到剧中胡歌饰演的阿宝,激动的久久不能自已。

有网友拿出游本昌年轻时的剧照,才发现胡歌太像年轻时的游本昌老先生了。

这种投射,会本能的产生偏爱,最终柳总选择咯了杨元庆。

选择杨元庆,选择胡歌,其实选择的是内心的自己。我们眼中的别人一定是真实的自己。

要了解一个人,利用投射效应才能看得清。就不能听他自己如何说自己,也不能听别人如何评论他,

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联想到现今褒贬不一的360度绩效评估。

360度绩效评估,又称“360度绩效反馈”或“全方位绩效评估法”,指从与被考核者有工作关系的多方人员那里获得他的表现信息,以此对其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评估的过程。这些人包括:上级、下属、平级同事、服务对象以及本人。

有不少管理者认为360度考核更客观,因为他们相信:人多力量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但是,依据投射效应理论,自评和他评,其实都是主观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

一个主观的评估报告,能有多大真实性呢,没有真实性,又怎么去评估绩效呢?

从底层逻辑来讲,360度绩效评估体系设计本身就是个错误的设计,简单地将360度评估和反馈方法用于人才评估或者绩效考核,就是一场灾难。

可以说,不仅没有预期的效果,还会产生许多人际关系矛盾,降低组织管理层的威信等

360度绩效评估就是理想主义,空中楼阁,没有考虑人性,注定是个费时费力,又没啥效果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评估的应该是客观绩效,用业绩说话,用结果说话。

不是上级或下级对你的喜好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信任或不信任,不应该能够左右评估的结果。

但根据投射效应,反过来看,360度考评,利用数据分析,倒是可以看出某个人考评人的人格。

既然设计了上下级,同事,都能评估自己,说明自己也能评估上下级,同事,你眼中的他们,其实才是真实的自己。

这篇文章有点绕,多看几遍,多想想应该会有启发!

关注开叔,关注“炉边随笔“——打通底层逻辑,建立系统认知,问道,开悟!

——END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炉边随笔”

举报/反馈

炉边随笔

375获赞 236粉丝
打通底层逻辑,建立系统认知,问道、开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