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唐法津禅师塔铭》是807年的文物,现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该文物展示了法津禅师生平、家族背景和修行经历,为研究晚唐佛教史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书法艺术代表了晚唐诗行楷书的最高水平,未受柳体书风影响,具有独特魅力。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百家快评#

以古为师,悉心交流!敬请关注收藏“大成国学堂”!

04:20

在唐元和二年(807年)的四月八日,一件名为《唐法津禅师塔铭》的文物在时间的长河中刻下了永久的印记。它在1980年四月的某一天,于西安市东郊席王公社卞家村的土地上重见天日。与此同时,同一片土地还孕育出了另一件珍贵文物——《法津禅师墓志铭》,它诞生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如今这两件历史的瑰宝都安然无恙地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展厅之中。

《唐法津禅师塔铭》以其独特的马卧碣形状,73厘米的高度、117厘米的宽度、16厘米的厚度,以及46行每行25字的铭文,展示了一种行书风格的书法艺术。它的文字由沙门锐璨撰写,沙门法开建立,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庄重的故事。

法津禅师,俗姓姚,名谭常一,是冯翊莲芍人。他的家族背景显赫,曾祖父姚纬是朔方节度使,祖父姚信曾任秦州成纪县令,父亲姚恭则是隋朝的右南使、飞鳞监。这些家族成员的事迹在史书中未曾留名,却在法津禅师的塔铭和墓志铭中得到了永恒的记录。

法津禅师在开元年间剃度为僧,他的修行之路漫长而坚定,先后师从襄阳明律师、长安花严法师、东京大照禅师,他的足迹遍布长安花严寺、秦州灵鹫山、长安宝台寺、长安荷恩寺、三原化城寺、长安化度寺。他的圆寂发生在唐大历五年八月十七日,享年72岁,僧腊51年,他的塔院被赐予万年县洛女原,身塔高达30尺。

塔铭和墓志铭的发现,为研究晚唐佛教史、高僧传记和寺院经济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例如,肃宗皇帝对法津禅师的推崇,免除荷恩寺的常住两税,还官收地22顷,立丰碑于寺普润庄,赐予紫袈裟及金钩,设立12所寺庙,度僧千余人,代宗皇帝赐予法津院额为医王寺,派遣将军段物华祭奠并设立千僧会等。

大照禅师,即普寂,享有“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的美誉,他的塔位于嵩岳,李邕马撰《大照禅师塔铭》,传记见于《宋高僧传》卷九、《景德传灯录》卷四。而花严法师与明律师的事迹在史书中记载不详,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塔铭的书法,未署书者,不知是否出自法津禅师门下弟子之手。但其书法之精湛,无疑代表了晚唐诗行楷书的最高水平。其书法宽博舒朗,秀润端庄,既有晋人行书的流美旨趣,又具有初唐楷书的峭拔精神。其中“故、至、妙、敕、造、送、秋、就”等字还融入了草书笔意,更不乏轻盈灵动、随心所欲、超凡脱俗的逸态。尽管处于晚唐,其楷书并未受到柳体书风一统天下的影响,这显得尤为难得。其行草则坚守晋人模范,又兼具虚和萧散的仪态,其吸引人之处或许就在于这一派“外假药妙,内实知人”的和谐风骨。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绘和丰富的历史细节,我们可以想象出法津禅师的一生,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风貌。这些文物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得以一窥千年前的佛教盛况和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

我们将《唐法津禅师塔铭初拓本》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

欲购专业级《唐法津禅师塔铭初拓本》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举报/反馈

大成国学堂

1.8万获赞 5277粉丝
游于艺 醉自然 扬国粹 宜子孙
乘风计划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