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愤怒和羞耻是较难处理的情绪,需要深刻认知才能解离。愤怒通常是为了保护自身而存在,而羞耻感是一种破坏性经历,可以导致身体和精神的垮塌。要解离自己的羞耻感,需要去识别羞耻感,关注触发羞耻的事物,探寻羞耻感出现的地方和让自己痛苦的点。结合客观现实,以理性的角度重新获取新的经验。要战胜羞耻感,需要知识和意愿,以及有效的支持来帮助个体完成自我接纳。和自己的情绪和解,才能收获幸福安全的人生体验。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在我们的困难情绪的范围内,愤怒和羞耻是较难处理的情绪之一,这两种情绪也是我们个体难以自控的情绪。特别是处于激发这两种情绪的环境中的时候,个体会无意识的选择以最熟悉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这个时候的愤怒和羞耻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作为最难以自控的情绪,要解离这种情绪,是需要我们对这些情绪有深刻的认知才能做到的。

在我们的情绪当中,愤怒的情绪通常是为了保护我们自身而存在的。而愤怒往往会像一个施虐者一样对待他人挑剔刻薄,因为在愤怒的认知中,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内心一直有个人时刻提醒自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 ,那我们的生活无疑会过得非常压抑。但是对于愤怒的情绪,就是缺少了这种提醒。

被自己的愤怒情绪伤害的人,往往很难接受自己愤怒的部分,不敢承认愤怒的情绪对于自己生存的贡献,很难学会不威胁或者伤害他人。同样,他们很难找到不以遭受创伤的方式保护自己。愤怒情绪往往涉及到一个词叫过度保护,当我们个体面临不可忍受的内容,以及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自己又变得脆弱的时候,愤怒的情绪就会出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学会及时刹车的能力。然后去分辨自己这个部分愤怒的功能,以及愤怒情绪下自己真实的诉求是什么。

我们最初学习到表达愤怒,是通过我们的养育者和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学习到的。而愤怒作为一个施害者,曾经它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学习到愤怒是具备破坏性的,是为了获得权力和控制感的。这就说明,愤怒难以自控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受害者。遭受到伤害的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只有通过愤怒的暴力表达方式来获取安全的满足。而没有习得可控的,具备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愤怒的经验。

在愤怒的表达上,如果愤怒被看见并且快速的解决愤怒,可以防止事态的升级。然而在愤怒被看到的时候,有些人会因为谈及愤怒而激发出更多的愤怒,而有些人会因为愤怒而恐惧。在对愤怒恐惧的人当中,一部分是担忧被报复的恐惧,另一部分则是担心愤怒被释放就会失控的恐惧。这个时候要学会和愤怒相处,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不断体会愤怒和暂停的切换,但是永远不能越过底线。同样通过运动正念等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自己和愤怒相处。

处于愤怒情绪中的人,愤怒可能被发泄到其他人或者自己的某一部分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失控的感受并不会很好。如果是发泄到其他人身上,这种失控感会激发失控者本身的羞耻感。但是如果能自控愤怒的情绪,自我控制和能够处理的感觉,能够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自尊和骄傲感,进一步更能让个体和自我的愤怒情绪相处。

而还有一部分不能表达愤怒,因为他们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被表达的愤怒就预示着关系的破裂,而愤怒的表达方式会促使关系的破裂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处理愤怒情绪,能够修复破裂关系才能够帮助愤怒情绪的人更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愤怒。然而在这种局面下,往往不是当事人彼此可以处理的。是需要第三方专业人士的介入,搭建一个安全的有效沟通的平台才行。

要与自己的愤怒情绪解离,我们可以从生理上和认知上进行双重调节。控制愤怒情绪的生理反应,较快的方式就是调整呼吸。可以通过让自己呼吸慢下来的方式,让自己愤怒的身体逐渐平静下来。在身体放松之后,我们个体的理性思考和理性行为就会回归。其次我们应该去了解自己的愤怒强度,学习如何安全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大多数时候触发愤怒的事件和愤怒层次是不相匹配的,努力体验过往愤怒事件和愤怒层级之间的觉知,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树立起愤怒情绪和愤怒事件之间的匹配,让有害的愤怒情绪在相对应得事件上转化成有益的行为。

也可以把自己表达愤怒的词语和行为建立一个表格,列出从轻度愤怒到极端愤怒所代表的词汇和行为。在理性的情况下,匹配合适的词语和行为,找出自己应该接受还是应该改变的。对比以往自己处理的愤怒事件,找到自己处理得很好乃至非常好得事件,可以给自己提供强有力的信心。同时多练习用合适的词汇表达不同程度的愤怒,让处于事件中的人能清晰的接收到自己愤怒的信息,同样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和自己的愤怒相处。

如果你的身边有不配得感非常严重的人,当他们说“我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垃圾,我连呼吸都不配”的时候,相信我劝说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这是羞耻感,是一种生理状态。羞耻和无力感是大多数人际关系创伤的根源,无法阻止让自己羞耻的事发生,会让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急速折损。对于个体而言,羞耻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破坏性经历。

羞耻感和内疚不同,羞耻感是一种内在的缺陷感,是从根本上觉得自己是不好的。内疚是关于行为的,是人对于感觉做错了事后的反应,与个体自我本身无关。我们可以对自己错误的行为感到内疚,但是我们的内在仍然会觉得自己本质上是好的,而不是一个坏人。但是羞耻感不同,当我们感觉到羞耻的时候,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我是个坏人。

羞耻感为个人的内在防御机制创造了基础,直接感受到羞耻的人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的垮塌。当我们陷入羞耻后,我们会低下头,会变得很无力。另外,羞耻感会威胁个体社会关系的建立。在确立一个人在关系中的位置的时候,羞耻感至关重要。当我们感受到羞耻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想做某些事来摆脱羞耻的感觉,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

而我们在面对羞耻感的时候,往往会有两个潜在的方向:一个是回避一个是攻击(详见唐纳德纳坦森的羞耻感罗盘)在回避和攻击的选择上,又会诞生出针对他人和针对自己的具体行为。当羞耻感激发了愤怒情绪和厌恶情绪的时候,会促使个体回避自我(成瘾症状)。当羞耻感激发了恐惧情绪和痛苦情绪的时候,会促使个体回避他人(选择自我孤立)。当羞耻感激发恐惧情绪和愤怒情绪的时候,会促使个体选择攻击他人。而当羞耻感激发了痛苦情绪和厌恶情绪的时候,个体就会陷入抑郁当中,也就会不断的攻击自我。

要解离自己的羞耻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困难在于感受羞耻并允许羞耻的流动,而不是阻止。更困难的是让羞耻存在于一个不感到羞耻的人的面前,让这个人可以看见个体的羞耻,也可以看见这个人的价值。这是减弱羞耻最直接的方法,很明显除开专业的人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事件发生的几率太小太小。

我们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就是被他人看见,而且是一种接纳的方式真正被看见。所以创伤的人,在有能力真正倾听的人面前,可以找到被疗愈的感觉。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个体对于自己被创伤的经历是本能的选择隐藏的。因为对于创伤患者而言,被看到会引发恐惧,是一种表露创伤的恐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个体在向自认为很安全的倾诉对象面前倾诉的时候,往往得到的是负面体验。大多数时候,他们并没有被听到,甚至可能因为创伤而受到指责和羞辱。

羞耻感是关系型创伤重要的后遗症之一,通常与无力感有关。埃里克森在心理发展理论中,强调要建立自主性,而不是屈服于羞耻感。也就是一个人如果有自主改变的意愿和行为,那么就能抵御羞耻感。如果一个人无力做出改变,那么就会被羞耻感充斥。而纳坦森发现,羞耻感会抑制个体对于积极情感的体验。然而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和成功的体验,会带来享受和喜悦的情感,能有效缓解个体的羞耻感。

要解离羞耻感,就要去识别羞耻感。特别是触发羞耻感的“我是不好的”的信息,留意是什么触发了羞耻感,关注触发羞耻的事物,寻找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平静下来。对自己的羞耻感产生好奇心,探寻羞耻感出现在哪里,是什么地方让自己痛苦,体验自己经历和穿越羞耻感。结合自己的客观现实,以理性的角度,多次重复的看待引发羞耻的事件,重新获取新的经验。

要战胜自己的羞耻感,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意愿,以及有效的支持,来帮助个体完成自我羞耻的接纳。在这个接纳的前提下,我们的羞耻才会逐渐消退。对于解离羞耻而言,“我是不好的”这一个信息,在羞耻个体看来是一种永远存在的。但是在事实上这只是一种体验,不会一直保持下去。任何一种情绪和体验,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转化和改变。羞耻个体需要这样的总体认知,实现自我的逐渐接纳。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客观现实的世界生存下去。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不好的情绪。只不过我们过往经验形成的情绪本能反应,可能和当下或者是可预计时间内的现实需求并不匹配。所以我们面对自己的情绪,我们仅仅需要去接纳和调节,让自己的情绪和现实相匹配,让情绪发挥传递真实自我的功能。而不是去排斥自己的情绪,或者是阉割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和解,我们才能收获到幸福安全的人生体验。

举报/反馈

心理咨询师何欣

6177获赞 1385粉丝
一个客观又直接的心理咨询师,擅长婚姻关系处理,恋爱关系处理。个体心理擅长理情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不会主动联系人,有疑惑可以作品留言,看到会回复。
乘风计划作者,心理咨询师,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