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千万,创历史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政府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包括优化生育政策、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教育改革等。人口负增长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需要解决重大课题。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今日(2024年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最新的年度人口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40967万人,较上年减少了208万人。其中,引人关注的是全年出生人口数量仅为902万人,不仅相较于上一年度再次大幅下降了54万,更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低于千万大关,创下了历史新低。

这一数字标志着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显著的负增长态势,具体表现为人口出生率为6.39‰,而死亡人口则达到了1110万人,对应的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这显示出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问题。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性别比例中男性人口略高于女性,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61.3%,而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至21.1%,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5.4%。

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增加至93267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6.16%,进一步反映了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持续转移。

针对出生人口持续减少的现象,结合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尽管二孩、三孩政策放宽后二孩占比一度达到38.9%,但总体来看,新生代育龄夫妇生育意愿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专家指出,未来十年内出生人口每十年或减少一百万的趋势预判已提前应验,人口学家黄文政等专家曾警示,中国实际生育率远低于预期,并将持续走低。

面对这样的现状,社会各界普遍担忧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的供需矛盾加剧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随着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原本可能期待的就业压力缓解并未出现,反而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和技能需求变化,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突出,使得“就业难”现象面临新的复杂局面。

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指出,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与生育政策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婚育观念变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生育年龄,甚至有部分人群选择不婚或少育;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攀升、房价高昂以及育儿负担过重等现实压力也对年轻家庭的生育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

为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政府层面已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在优化生育政策方面,除了全面实施三孩政策外,还在积极推进配套支持措施的完善,如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教育经济负担、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等,旨在提高民众生育意愿和生育率。

此外,面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深刻变革,政府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教育改革,以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需求的人才,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减少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时,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总之,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跌破千万这一事实,不仅敲响了中国面临深度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的警钟,也为未来政策制定者们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即如何在人口负增长时代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和转型。

举报/反馈

赴北呀

383获赞 29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