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远望博物馆,屋顶、街巷路口、门楼等元素与水系结合,形成一处类似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
2023年12月27日,观众在参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022年4月,全长约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迎来100多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如今,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成为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有别于黄河、长江,京杭大运河这条人工运河,在中国大地上驰骋奔流,这一流就是2500年之久。
【编者注: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
它不仅仅是一条流动的大河,盘活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国人的文化人格和性格塑造都有极大的关系。它不仅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也应流淌在我们的纸上、我们的文化里,乃至我们的血液里。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应深入挖掘它的文化、历史价值。
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常识中,有个颇费思量的问题,那就是运河的流向。北京与杭州,一北一南,水到底是自北向南流,还是从南往北流?
文丨徐则臣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编辑|李亚飞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忽焉南北,又忽焉北南
照中国地势,北高南低,大运河的水理当由北向南;若按中国水资源分布,大水泱泱于南国,多者济寡,运河应该自南而北。
事实上,以上两者都不是。京杭大运河是条人工河,人工河跟自然河流的重大区别,就是以合目的为首要。
自然河流乃天作之河,它的生与长都听大自然的,源头在哪里它就从哪里出发,目的地在何处它最终就归附何处。从上游到下游,起承转合,生死奔赴。
所以,就整体而言,它的流向只能是单一的自上而下、自高及低。横贯中国东西的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因为中国地势北高南低同时西高东低,它们的整体流向只能是自西向东。三江源雄踞高原,海拔四五千米,所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京杭大运河没法这么快意决绝,它没有源头,或者说没有固定的水源。运河者,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也,借水方能行船,看人家脸色行事,那只能怎么便捷怎么来,所以它的流向取决于所借水源的方位。水源在南,它的流向就是自南而北;水源居北,它的流向就是从北往南。
由此,就京杭大运河整体而言,其流向既非从南向北,也非自北而南,而是忽焉南北,又忽焉北南,有时候东西两向也会变化,“门前流水尚能西”,在运河沿线真不是传说。
那么,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一段,也就是从天津至北京的北运河,是从南往北流,还是从北向南流?
2
难在最后一公里
当年漕船过天津往北京行进,是最后一段的“北上”。元代定鼎大都,皇城居北,朝见自然是面“上”;地势也是“上”,燕山山脉拔地而起于北京之北,那的确是高地;就行船而言,也是“上”,逆水谓之上行。
小说《北上》封面上蓝色部分有个“通州燃灯塔”,与临清舍利宝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当年它是北京通州制高点,现在由于周围的楼宇建筑比较高,塔就显得矮了,从远处看基本上看不见了。
【编者注:《北上》是作者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19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当年,人们在一众漕船上远远看见通州的燃灯塔,心下便甚是欢喜,几个月风雨兼程的苦旅终于熬到头了,但手下和脚底却不敢放松分毫。运河水量堪忧,又是逆流,划船的使帆的要憋足劲儿,岸上的纤夫也得绷紧绳,“杭育杭育”,身体倾斜几与大地平行。
由此可知,大运河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段,是自北向南而流。
2023年12月16日,冬日北京永定河,京杭大运河经过补水后与永定河实现交汇。秦小童 摄
如果自北京水路南下,那么北京这高处的水源从哪里来?事实上,大运河并非到了北京边上的通州就算结束了,北京城内还有复杂水系,这些水又从哪里来?
元初年,郭守敬领元世祖忽必烈之命规划运河山东段,开凿疏通河道,同时将隋唐运河裁弯取直,如此运河自杭州至通州,节约了九百公里。运河行船,顺顺当当一天也就三十公里,九百公里当然是个大数。
关键是,时日迁延,河道废弛,天灾人祸频仍,隋唐运河北行越发步履维艰,郭守敬的规划疏通对北方的运河就有了再生之意义。
漕船帆涨满,至通州卸下漕粮,折身南返。
1293年之前,漕粮和沿着运河远道而来的货物都要先堆积在通州,一点点经由陆路运到京城。大都的居民过百万,做皇帝的、当大臣的、居后宫的、守城郭的、做大小生意和打杂的,吃穿用度所需不会少,还有宫殿要建、民房要修,砖瓦木料也靠运河从南方运过来,张家湾码头那地方各类物资积压如山。
通州到大都五十里,车载马拉时代这个路程不能算短,蚂蚁搬家一样往皇城里运,看着确实让人着急。忽必烈就烦了,再召郭守敬上殿,还得再想办法。粮食从杭州一路到通州都挺顺溜,眼看吃到嘴了,反倒觉着隔了千山万水了,这不行。
年逾六旬的郭守敬再次披挂上阵,这次他要打通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开凿从通州至大都积水潭的通惠河。
这“最后一公里”是从整个京杭大运河来说的,若单从北京自身论,谓之“最初一公里”也说得通,因为这一段涉及整个北京城的水源。
历史学家谈起北京过去的水资源,似乎普遍乐观。但无论哪个朝代雨水有多丰沛,若参照真正的水草丰美之地,北京是个干旱之城。放在郭守敬时代,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的大科学家费尽心思去找通惠河的水源,直至找到白浮泉。
3
京杭大运河终成矣
坐落在北京城北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的白浮泉,又叫龙泉。明《隆庆昌平州志》载:“州东南五里有龙泉山,上建都龙王庙,山之东麓泉涌山下,石窦潆洄,如玉喷吐,清冽可爱,州之游观者无间四时,盖以此为便。”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里九龙池的出水口。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有诗赞曰:“苍翠云际岑,流泉清且深,常疑有龙伏,喷玉解为霖。”龙泉被列入“燕平八景”之一,美其名曰“龙泉喷玉”,至清,又改名为“龙泉漱玉”。1990 年侯仁之先生《白浮泉遗址整修记》中说:因“水出石雕龙口共九处,下注成池,遂有九龙泉之称”,也叫“九龙池”。
都龙王庙还在,初建于元代,明洪武年间重修,巍峨昂扬,派头自不必说。全北京的龙王庙都叫龙王庙,白浮泉的龙王庙多一个“都”字做前缀。作为运河北端的源头,它当然配得上这个名称。
那时候的“庙”也分等级,比如城隍庙,明代永乐定都北京后,南京作为陪都,首都和陪都自然都重要,所以,这两地的城隍庙有的前头就加了“都”字,叫“都城隍庙”。西安的城隍庙要统辖西北地区的城隍,所以西安的城隍庙也加了“都”字,升格为“都城隍庙”。
现在都龙王庙成了白浮泉遗址公园的打卡地,香火繁盛,每年都在这里举办庙会,祈雨习俗也在此延续至今。“九龙漱玉”现在也有,只是不知道此水是自然的泉水还是人工的自来水。不过水出龙口的确如玉喷吐,池中水也清且深。
白浮泉作为源头的辉煌不过百年。元末,白浮堰和引水渠因疏于管理而湮废,后来明代修十三陵,担心白浮泉把陵地龙脉截断,就把白浮泉打入了冷宫,弃之不用。但当年郭守敬一众背负干粮和各种测绘工具,在多日田野调查之后见到它时,水势之丰沛想来是喜人的。要不郭守敬也不会断然决定:此源可引,此水可用。
再说到海拔,郭守敬最早将“海拔”概念用于地理和测量学。早年在治理西夏黄河时,他已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河经验,利用的就是海平面原理,比西方同类的大地测量早620年。
北京也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让白浮泉水直奔东南大都当然最便捷,但有沙河、清河两河当道,而且河谷低下,一奔东南就被它们带跑了,羊入虎口当然不行。郭守敬拦河改道,筑起一道白浮堰,阻止白浮泉水流入东沙河。他要把白浮泉水往西引。往西是走高,不过这高是暂时的,经过测量,郭守敬发现白浮泉地势高于六十里外的西山山麓大约十五米,有落差在,水自会寻找前路,往低处流。西引之后再往东南折。
这一路他也有规划,沿途可以招兵买马。白浮泉只是个源头,是个引子,只此一泉是难堪大任的。《元一统志》载:“上自昌平白浮村之神山泉,下流有王家山泉、昌平西虎眼泉、孟村一亩泉、西来马眼泉、侯家庄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汤、龙泉、冷水泉、玉泉诸水毕合。”
诸水汇聚方可成事,它们一起流入瓮山泊,再“至西水门入都城”。瓮山泊就是今天颐和园里的昆明湖。流到瓮山泊的这条月牙形引水渠名为白浮瓮山河,长约三十公里,前后挖了一年多。这一路地势西高东低,引水渠东水西流,局部逆势而上,在不懂海拔概念的时人看来,那的确堪称神奇,所以当时有人感叹:
“守敬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晓。”
瓮山泊的水继续东流,汇入海子,也就是今天的积水潭。积水潭由此确保了水面汪洋,水源不断,从通州到积水潭的运河开凿成为可能。
郭守敬根据地形地貌的变化和水位落差,沿线有针对性地建设闸坝和斗门,及时解决了行船所需的水利条件。
史料载,至元三十年(1293)七月,通惠河成。忽必烈从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回到大都,路过积水潭,但见积水潭上“舳舻敝(蔽)水”,龙颜大悦,赐名京杭大运河的这“最后一公里”为“通惠河”。
至此,南来的生产、生活和建筑的诸般所需都可以沿水路进入大都腹地。
京杭大运河终成矣。
举报/反馈

新华社客户端

1468万获赞 218.4万粉丝
新华社权威发布,在此看国社新媒体资讯。
新华社客户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