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只是听说,2024年春季小学的教材又要大变动了,因为2022的课程标准已经推出了,既然指导方向已经修改了,那么教材要修改也是必然的,当然到底2024年春季教材变动不变动,现在都仅仅是猜测,没有官方的公告,大家依然可以预习去年那下册的课本。即使课本有所变动,恐怕也难以医治并入膏肓的小学语文。
很多老教师都说以前就是按部就班地利用教材教书,从来没有怀疑过教材,现在很多老师都对教材产生了怀疑,甚至对指导性的课程标准吐槽,对评选出来的各种名师,优质课都嗤之以鼻,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当前的情况真的是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近十几年来,教育界持续热门的词语就是“改革”和“创新”,各种教育理论如雨后春笋,百家争鸣,疯狂滋长。其实,我们的语文教育具有悠久的传统,有很多非常成熟的理论和做法,我们更需要的是保持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而不是以“改革”和“创新”之名颠覆或摒弃这种传统。然而这十几年来,似乎人人都在参与语文教学的变革。
这些改革创新者,言必称打破传统,行必然标新立异,大刀阔斧,高歌猛进,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创新下各种各样的“成果”,比如:“ABC”之模式、“Y+N”之理论、“XYZ”之项目、“NBA”之工程……且不说这些“成果”水平到底如何,把几千年的语文教学非得冠个西方字母之名,不免让人怀疑,这些研究这是不是“假洋鬼子”。
不仅仅是这些自下而上的理论,还有越来越神秘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写的让一线老师摸不着头脑,就说这2023版的课程标准,比以前任何一版大纲或课程标准都要厚,文字都要多,但是描述的却越来越朦胧,什么“任务群”、“核心素养”、“大单元”、“大概念”、“大意境”……
讳莫如深的理论,唯有各种专家高兴,他们可以对这些本来模糊的概念作“更模糊的解读”,还有就是善于创新的各级领导,这是他们论文、课题的创新的素材。很多理论改革创新对语文教育缺乏敬畏心与使命感,这些高深的理论是拿孩子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来做个人想象化的实验,而且使语文教育成了“名利场”。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之前我曾写过一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想说爱你并不容易》,提到了当前教材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认同,大家还提出了一些自己对教材的意见。
大体来说,当前部编版教材主要的问题就是——“难”!从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到六年级的阅读写作,都之前比任何一个时期的教材难,很多学生从一二年级就产生了对语文学科的厌恶。
拼音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时间短;生字读写缺乏规律,有些复杂的字安排在低年级,简单的字反而放在高年级;不再提传统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天马行空地让预测、让写体会感想;考试范围没有边界,同一篇阅读题目,小学三年级可以考,小学六年级也可以考,初中也可以考,而且题目都一模一样;作文和单元课文分离开,不再是学什么样的课文,写什么样子的文章;还有那连滚带爬的读,整个小学要有145万字的阅读量才算及格。
难度一再的增加,让小学语文学科似乎回到了封建社会——只有“读书人”才读的懂,荒诞!荒谬!荒唐!
讳莫如深的理论加拔苗助长的教材,难免把压力给到老师、学生和家长。城市里的一般都是家长在卷,辅导作业这件事好像天经地义,然而我们的小学教育不应该是学校内把知识就掌握个差不多了吗,为什么要让家长再辅导呢?不排除个别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但是全国各地的家长都要拿出很多时间来辅导小学的孩子,这问题恐怕不是出在孩子身上吧?
家长和学生犹可抱怨,但是作为理论的执行者,教材的实施者断然是不可以说半个不字,而且还要经常筛选一些“名师”、“优质课”。专家评委们还有参会老师们看到的那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高效,每一个细节都很完美的课堂实际上是一场精彩的表演。老师上课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哪怕是手势都很讲究,每一句话都事先精心准备。老师提问和学生如何回答都是事先沟通好了的,要想展示一节专家满意的课必须要反复地“排练”、“预演”。
语文教学过度追求趣味与游戏性,越来越不像语文教育,倒很像电视里的综艺娱乐节目,老师则是娱乐活动“主持人”,学生则是尊贵的“嘉宾”,因为是理论要求是学生为主体,所以一切都是学生的舞台,投学生所好,甚至取悦学生。教学活动过多地利用现代技术,基本的书写、朗读示范等都用多媒体替代,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旁观者,学生都是抱着来“来参加节目”的心理学习语文。
写在最后
当前改革创新仍然在小学语文教育上不断进行,传统的理念正在被不断推翻,但是中考、高考似乎没变。我们不提倡完全的应试教育,但是也绝不应该是 “热闹”成了效果,“花样”成了业绩,教学越来越偏离语文本身的教育,小学语文教育还是应该回归到听说读写,回归到基础应用,回归到务实,归到让学生真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