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的大型原创滑稽戏《蒸蒸日上》近日在天蟾逸夫舞台火热上演。这是一出叫好又叫座的滑稽戏,场外的人头攒动、一票难求和场内的掌声、笑声爆棚,名副其实的“蒸蒸日上”,掀起了当代滑稽戏的一次高潮。
这出戏以上海老字号“南翔小笼”的百年传承发展史为纵线,兄弟两户人家三代人的命运纠葛为横切面,以小见大、接地气地讲述了维护民族品牌和坚守工匠精神的不易。《蒸蒸日上》努力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滑稽戏与当代社会价值结合的新路,给上海独具特色的滑稽戏艺术带来的新表达与新思想。
《蒸蒸日上》的主创队伍群英荟萃,强强联合。领衔主演潘前卫担当重任,分饰包家长子、长孙和重孙三代,第三代包小龙还要从中年演到老年,音容形体各有其貌,殊为不易,也是在他演艺生涯中的一次突破和提升;全剧有陈靓、薛文彬、龚仁龙、舒悦、张国庆等五十多名优秀演员同台,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电视屏幕重新回到舞台,甘当绿叶,让大家看到了一群坚守艺术理想、深爱剧种艺术的滑稽戏名家的不凡功力和抱团合作。著名滑稽演员曹雄、许伟忠饰演蹲守在古漪园门的口两座石狮子,他们既是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又是剧情进展的叙述者,起到了串联全剧的“说书人”的作用。强大的演员阵容,让观众过足了戏瘾。导演舒悦是沪剧、说唱和滑稽戏的行家里手,他调动说噱演唱等各种艺术手段,丰富和强化了全剧的视听呈现,传递了对艺术的尊重和用心,激活了滑稽戏这一池春水。
滑稽戏本身是国家级非遗,制作南翔小笼的技艺也是一项中华老字号的非遗。《蒸蒸日上》以非遗聚焦非遗,独树一帜,非常有味。该剧通过轻松诙谐的方式和生动曲折的叙事,以一群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了非遗的传承和民族品牌的发展,弘扬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以人为本”的良心诚信;体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对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发扬的力度越来越大。
著名戏剧家熊佛西曾说过:“滑稽剧,据我所知,胎生于通俗话剧。这个剧种的特色是以‘滑稽’‘讽刺’为其主要内容与表演手段。它继承了文明戏‘通俗’的特点,也吸取了京剧和地方戏的部分特色(例如‘加唱’)。它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一出好的滑稽戏离不开方言,离不开“九腔十八调”。南腔固然动听,北调也讨人喜欢。
《蒸蒸日上》有浓厚的生活烟火气,代入感特别强。第一场,日昇楼开张,各色人等登场,各位食客用不同方言介绍南翔小笼的价廉物美,一下子把观众带入戏中。四个伙计小浦东、小安徽、小山东、小苏州端着馒头笼屉上场,用不同的方言祝福大家:“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最后,四人同说:“十全十美。”这一段四种方言的说白,既热热闹闹,又有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特色。
滑稽戏的原始形态接近于曲艺。《蒸蒸日上》体现了滑稽戏和戏曲的有机结合。一部好的滑稽戏离不开唱。没有各种有特色的唱腔,滑稽戏就变成了方言话剧。开场不久,一曲小调《好吃哩格来》,生动地描绘了南翔小笼的特色:“好吃哩格来,皮子薄得来一眼眼。好吃哩格来,馅子多得来交交关。好吃哩格来,阿呜一口咬下去,里向的汤水哔哔哔哔,哔哔哔哔统统会得飙出来。”此外,剧中有淮剧的“大悲调”,越剧的袁派、徐派唱腔,沪剧小调和绕口令,还间以流行歌曲,滑稽戏可容性之大,弹性之大,为别的剧种所不能。它兼收并蓄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可能的与不可能的、对的和错的各种因素,以特有的唱腔和方言穿插其中,于是产生了强烈的笑料,收到了让观众大笑270多次的剧场效果。
合理的滑稽可以笑得使人落泪,看似不合理的冲突也能令人捧腹不止。真实与荒诞融为一体,赞美与鞭挞兼而有之。滑稽戏可分肯定性滑稽和否定性滑稽。肯定性滑稽人物比否定性滑稽人物更难演。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著名笑星潘前卫,此次在戏中一人饰演多角,都是肯定性滑稽人物。他成功地表现了这三个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貌和言行。这些形象表面上虽有差异,但都是正面的、诚实的、善良的、执着的;但又有点守旧、一根筋、不转弯。他唱的一曲淮剧大悲调和几段娴熟的绕口令,丰富了这个人物,也获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善意的笑声,背后是对他的“点心、良心、诚信”的赞美。
黑格尔说过:“到了喜剧的发展成熟阶段,我们现在也就达到了美学这门科学研究的终点。”可见,喜剧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戏剧美学现象。滑稽戏《蒸蒸日上》的成功,展示了滑稽戏一次新的赋能转型。主创团队用心用功,为滑稽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为滑稽戏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板。这出戏经打磨,一定可以成为滑稽戏的精品力作。(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