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潮南区仙城镇种粮大户周昭雄在老五乡白沙片136亩田里忙得不亦乐乎。“最近的天气真不错,阳光、气温非常适宜大蒜的生长,你看哟,长势真不错!”周昭雄兴奋地说。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周昭雄是接受过培育的乡土人才之一。今年52岁的他,2001年开始涉足农业至今,亲历了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与进步,对乡村振兴的愿望也更强烈。
汕头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80%的村(社区)是农村,3/4人口是农民。2023年,汕头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强化乡村人才要素支撑,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03名,高素质农民2630名,精勤农民233名,培训农业系统乡土人才250名,评出乡村工匠46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从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到盘活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再到因地制宜铺排冬种工作,仙城镇提升耕地质量和促农增收的每一步,周昭雄都参与其中。如今,他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不断尝“新”推广良种良技,他说,“土地不会辜负任何人的努力。”
唤醒撂荒地 闲田变良田
仙城镇位于潮南区西部,地处大南山北麓的潮、普、惠三区县(市)交界处,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空气优良,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
近年来,仙城镇依托资源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设施提升等工程建设,让一片片撂荒耕地重新披上“绿装”,便是仙城镇实现荒田变良田的重要抓手。
一寸土地一寸金,荒地也能变黄金。作为种粮大户,周昭雄深知,盘活撂荒耕地,责无旁贷。他还有另外的身份——广东省乡土专家。紧跟仙城镇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步伐,周昭雄对撂荒耕地实行承包、开荒和轮作,有效改善了当地田地土壤养分和水分缺失问题,降低了土传病虫害和农田杂草的发生概率。
周昭雄和儿子在田间观察番茄长势。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土地不撂荒,发展有希望。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各类政策,引导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有效提振了农户的信心。深圳驻仙城镇帮扶工作队还多次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物学副教授、驻仙城镇帮扶工作队科技特派员陈青春到该镇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给周昭雄和其他农户推广新技术新理念,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为农业提质增效、丰产丰收打好技术基础。
龙头企业兴,乡村产业旺。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头雁”,在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民增收致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仙城镇一直注重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谋布局、搭平台、抓龙头、培业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作为潮南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的一员,周昭雄的公司——汕头鑫雄种植有限公司在仙城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其联农带农能力进一步增强,让广袤的田地变得生机盎然,让村民鼓起“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
做活“田”文章 编织农场梦
“给包菜起苗的时候不要把根弄断了,且根部一定要带点土;种大葱遇到寒潮天气的时候,要及时给大葱苗培土,防止根系冻伤……”周昭雄皮肤黝黑,和传统印象中的农民似乎没什么不同。只有听他对各种农作物种植要点娓娓道来时,方觉他的不一样。
“2022年我承包了老五乡社区白沙片230亩撂荒地,并安排机械进行整治并种上水稻,去年晚稻收割后我首次尝试种大葱,目前已是田间管理阶段了。”周昭雄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果田都撂荒了,粮食安全无从说起。看到撂荒多年的耕地变为良田,他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周昭雄种粮的信心,还来源于他参加广东2022年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获得的启示。据他介绍,去年2月底,他与来自其他地市的一众农人到广州参加培训。该培训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既有理论知识学习,也有考察实践学习,既有学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有专业导师帮扶指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推动“头雁”项目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那次学习培训,令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休闲农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小小的休闲农场让农村更有看头、农业更有奔头!”周昭雄坦言,休闲农业更加多元的经营方式,更具创意的经营手法,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活力。去年6月,他在自己承包的位于波溪村的85亩田地上投资创办休闲农场,志在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发展农耕体验游。
不过,他也清醒地看到,办农场就要不断动脑子、想思路、出创意,现在再也不是“一把锄头饿不死庄稼汉”的时代了。休闲农业也是一门产业,不仅需要生产和管理,更需要做好服务工作,因此做好人才培训与引导高素质专业人才尤为重要,而这,也是他接下来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谦虚学农技 培育新农人
这几年极端天气多发,周昭雄也认识到了预警和防范的重要性。他对于农作物管理心里不会再没底,每天都特意关注气温和风向变化。“前段时间寒潮天气突然来袭,幸好有农业部门、农技专家指导,我提前安排工人到田间积极培土,为大葱保温,确保蒜苗正常生长”。
说起应对寒潮,田间地头干了20多年的周昭雄尽管有经验,他还是多次谦虚地向农技专家求助。他与陈青春教授亦师亦友,多次互相交流,推广良种良技。
据他介绍,大葱虽喜寒凉,但适宜生长的温度大致为18℃,低于该温度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周期延长、产量减少等,“寒潮来临前我比较焦虑,不知从何下手,幸好陈教授给我及时‘支招’”。
按照陈青春教授的指导,周昭雄在入冬之前,就给大葱等越冬蔬菜喷施叶面肥,能很好地提高作物自身的抗寒能力,帮助其安全越冬,常用的叶面肥配方,就是用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和防冻剂混合而成。对于播期较晚、苗情不佳的田块,他通过保墒、药剂防冻等办法来减损。
“这样做能够有效疏松土壤,防止根系被冻伤,促进根系生长,保障根系活力。”周昭雄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出现在广袤的田间地头,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逐梦乡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生力军”。
周昭雄的大儿子周伟忠生于1994年,曾在深圳做过厨师、跑过运输。2020年,他回到家乡跟随父亲投入到农事劳动中,好学上进的他渐渐学会操作农机,真正上手后就协助父亲跑腿送肥料、驾驶农机干活,每天忙到一身汗、一身泥。对他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年龄都不是关键问题,唯有通过勤奋获取实力才是硬道理。
周伟忠坦言,从决定返乡投身于农业那一刻起,他就有志于协助父亲做大做强种粮事业。他报名参加了农机新技能、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班,以此提升自己的农业技能,渐渐成长为父亲的“左右手”。如今,作为技术助理的他,正在探索农业休闲观光的创业新门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文/图】南方+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张伟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