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康丽) 2023年12月28日,《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简称《职教年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教育部职成司院校发展处处长任占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主席董刚、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阳化冰等出席会议。
《职教年报》基于“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一体化发展设计新理念、新思路,考察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与发展保障,突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征,全览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方面的功能,向社会全面展示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新作为、新成效。
《职教年报》从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产教融合等五个方面对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呈现。
在人才培养方面,2022年职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学生成长成才之路更加宽广。3000余万职教学子在校“有学头”、技能“有练头”、升学“有渠道”、就业“有质量”。
在服务贡献方面,2022年面对复杂形势,职业学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在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方面精准定位,利用紧贴产业、遍布城乡、聚焦一线的独特优势,凝聚发展合力,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就业、民生福祉和生态保护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文化传承方面,2022年职业学校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工匠精神、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合作方面,2022年我国发起并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为世界职业教育深化交流合作搭建有效平台。各地立足新发展格局,持续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从“单向引进借鉴”逐渐走向“双向共建共享”。职业学校在开拓境外办学品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本土化师资培训、助力“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等方面实现新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能。
在产教融合方面,2022年职业学校跳出职教看职教,立足产业办职教,着力推动办学机制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互动,产教资源由分工合作转向互融互通,育人模式由同质化培育转向个性化培养,双师评价由学校单方自评转向校企双向认定,助力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进一步提高。
《职教年报》也总结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三方面挑战:一是办学条件不充分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挑战。办学条件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增加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但职业学校底子薄、历史欠账多,投入总量不足,办学条件总体薄弱,仍然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出新挑战。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进、交替突破和科教融汇的迫切要求,对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资源建设、学校治理能力提出新挑战。三是人口变动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出新挑战。2022年末我国总人口14.1175亿,较上年减少85万人。人口规模、结构、迁移和红利转型等变动情况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新波代表编写组对《职教年报》进行发布。在他看来,《职教年报》第一次真正将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三级职业教育质量内容融为一体,系统有序地展现在一本报告之中,同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有诸多创新。《职教年报》首次研制人才培养指数,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投入、过程和成果相关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计算得出东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各50所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首次研制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指数,聚焦机制创新、要素融合和成果成效,设置7个一级指标及27个二级指标,遴选出东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各50所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从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三个维度,遴选出东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各50所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突出展示了2022年高等职业学校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记者还了解到,《职教年报》首次以附录形式对职业教育年度热点事件进行概述阐述,更为直观地体现年代感,增强年报历史价值;首次以典型人物推介的形式,在封底搭配图文,展示职教战线在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典型人物代表及事迹,突出鲜活感,增强年报的宣传性;首次以区域划分的形式,分别展现东部、中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卓越校、产教融合卓越校,体现年报数据的客观可比性,增强年报的导向激励作用。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2位职业院校典型案例学校代表、大国工匠、学生代表,通过现场陈述的方式分享优秀做法。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10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