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份心理学干货。心理学涵盖了许多精妙而独特的术语,这些名词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工具,更是我们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关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深入了解心理学名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还能够提升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小编整理了100个心理学相关的专有名词,快快收藏起来吧!

  1.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知、理解、管理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社交技巧和情绪应对能力。

  2.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指个体在持有不一致的认知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心理不适。认知失调理论解释了为何人们会倾向于寻求一致性和减少认知冲突。

  3.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疗法方法,旨在揭示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无意识过程,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解决心理问题。

  4.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指个体追求实现自己潜在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的心理过程。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5. 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是帕夫洛夫提出的学习理论,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自然反应相关联,从而使中性刺激本身能够引起类似的反应。

  6. 心理投射(Psychological Projec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将自己的不愿意接受的感受、冲突或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的焦虑感。

  7. 心理回避(Psychological Avoidance):是一种应对策略,个体通过避免或抑制与情感或情境相关的刺激,来减少不适或焦虑感。

  8. 亚文化(Subculture):指在主流文化内部形成的、具有独特特征和价值观的社会群体。亚文化通常在语言、行为、兴趣等方面与主流文化有所不同。

  9. 可塑性(Plasticity):指大脑和神经系统对于环境和经验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可塑性使得个体能够适应新的情境、学习和发展。

  10. 达尔文主义(Darwinism):以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为基础,认为生物和行为的进化是通过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而发生的。

  11.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荣格(Carl Jung)提出的概念,指存在于个体潜意识中的普遍和文化共有的心理结构和符号。

  12.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是指社会和群体共同持有和传承的历史事件、文化符号和共同经验的记忆。集体记忆在塑造群体身份和历史认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3.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无意识中存储的记忆,个体在无需刻意回忆的情况下,自动表现出来。

  14. 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也称为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在一段短暂时间内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短期记忆容量有限,需要通过重复或组织来保持信息。

  15.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一类心理障碍,个体在面对威胁或焦虑情境时,经常感受到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16. 塞勒斯效应(Zeigarnik Effect):未完成的任务比已完成的任务更容易在记忆中保留和回忆,存在着一种未完成任务的心理张力。

  17. 谢灵顿效应(Shelby Effect):个体的期望会影响他们的感知和评价,导致他们更倾向于看到符合自己期望的结果。

  18. 帕克斯顿盲点效应(Paxton's Blind Spot Effect):个体往往会注意和解释他人的行为,而忽视自己相同行为的因素。

  19. 朗格效应(Lange Effect):个体在面对情绪激发事件时,身体反应(如心率加快)会影响他们对于自身情绪的感知。

  20.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个体在被研究或观察的情况下,由于知道自己受到关注,表现出比平常更好的行为。

  1. 阿勒斯特效应(Allais Effect):个体在面对概率和风险时,可能出现违背期望值的决策。

  2. 跨模态效应(Cross-Modal Effect):一个感觉模态的刺激可以影响另一个感觉模态的感知和反应。

  3. 德芬巴赫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相对无能力者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而相对有能力者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低估。

  4. 特比特-普雷夫斯效应(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个体在无法立即回忆出某个特定信息时,有一种主观感觉离答案很接近。

  5. 莫奈-霍勒效应(Mona Lisa Effect):观察者在注视一幅具有追视感的艺术作品时,感觉艺术作品的眼神似乎在不同位置都能“追随”观察者。

  6. 倾斜偏好(Tilted Preference):在选择时,个体对于某些选项具有偏好,而对其他选项则持相对较低的评价。

  7. 动机衰减效应(Motivation Decay Effect):个体在追求目标时,随着时间推移,对目标的动机和努力可能会逐渐减弱。

  8. 社交认知偏差(Social Cognitive Bias):个体在处理社交信息时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如偏见、刻板印象和选择性记忆。

  9. 被动消极效应(Passive Negativity Effect):负面事件对个体情绪的影响比正面事件更持久,更难以消除。

  10. 精英型选择效应(Elitist Choice Effect):个体倾向于选择那些被认为是高质量或高地位的选项,而忽视其他选项。

  11. 信息加工偏差(Information Processing Bias):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可能受到个人经验、注意偏向或记忆失真等因素的影响。

  12. 反射性眼动(Saccadic Eye Movement):眼球在观察环境时以快速而不连续的方式移动,个体往往在移动过程中只专注于特定目标。

  13. 表征偏见(Representativeness Bias):个体在判断概率时,往往基于样本的相似度和代表性,而忽视统计信息。

  14.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个体在做出判断或决策时,倾向于以先前获得的信息(锚点)作为参考,而受其影响。

  15.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个体在持有不一致的认知或行为时,会感到心理上的不适,为了恢复一致性,可能会进行认知调节或行为改变。

  16. 交叉验证效应(Cross-Validation Effect):在确认某种观点或信念时,个体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观点相符的证据,而忽视相反的证据。

  17. 情绪传染效应(Emotional Contagion):个体在与他人接触时,可能会自动地接受和体验他人情绪的影响,导致情绪的传播和共鸣。

  18. 角色定势效应(Role-Playing Effect):个体在扮演特定角色时,倾向于符合该角色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

  19. 决策疲劳效应(Decision Fatigue Effect):在经过连续决策后,个体的决策能力和意愿可能会下降,导致偏向于选择较为简单或默认的选项。

  20. 可得性启发效应(Availability Heuristic):个体在判断事件发生概率时,根据自己记忆中事件的易记程度来评估事件的概率。

  1. 群体思维效应(Groupthink):在追求一致性和团结的过程中,群体中的个体可能会抑制对抗意见和独立思考,导致低效决策。

  2. 切诺瓦斯效应(Chameleon Effect):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会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姿态、表情和语言风格。

  3. 情感预测错误效应(Affective Forecasting Error):个体往往在预测自己未来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时,存在预测错误的倾向。

  4. 报复性大幅度升高效应(Reactance Effect):当个体感受到自由或权益受到威胁时,可能会产生反抗和抵制的情绪和行为。

  5. 信息过滤效应(Information Filtering Effect):个体在接受大量信息时,倾向于选择性地过滤、忽视或遗忘与自身观点和偏好相悖的信息。

  6. 单纯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个体对于频繁接触的刺激物更有好感,更容易接受和喜欢。

  7. 权力迷思效应(Power Illusion Effect):个体在拥有权力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正确性,降低对他人的倾听和接纳程度。

  8. 评价损耗效应(Endowment Effect):个体对自己拥有的物品或资源的价值评估高于同等物品的购买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9. 可见性偏差(Visibility Bias):个体对于更容易观察到的信息更重视,而忽略那些不易观察到的信息。

  10. 相似性偏好(Similarity Bias):个体倾向于与自己在兴趣、态度、外貌等方面相似的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和联系。

  11. 希腊字母效应(Greek Letter Effect):个体对于熟悉的词汇或概念,倾向于给予更高的评价和重要性。

  12. 管理病理效应(Management Pathology Effect):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决策和管理能力,低估他人的贡献和意见。

  13. 回忆偏差效应(Memory Bias):个体在回忆和重塑过去事件时,可能受到个人经验、情绪和他人影响的影响,导致记忆失真。

  14. 德里克·赫特效应(Derekhert Effect):当个体对一个问题缺乏信息时,会根据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做出判断。

  15. 薛定谔猫效应(Schrödinger's Cat Effect):观察者的预期和观察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

  16. 异化效应(Othering Effect):个体往往倾向于将不同的群体或个体视为“他者”,产生分离和冲突。

  17. 美丽同化效应(Attractiveness Assimilation Effect):个体倾向于与自己相貌相似的人建立更亲近的关系和联系。

  18. 乐观主义偏差(Optimism Bias):个体倾向于对未来的结果持乐观态度,认为自己比他人更有可能获得积极的结果。

  19. 语境效应(Context Effect):个体在不同的语境和环境中,可能对相同的刺激物做出不同的感知和评价。

  20. 恐惧条件反射效应(Fear Conditioning Effect):个体在经历恐惧刺激与负面体验关联后,对相关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

  1. 美国中心主义(Egocentric Bias):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观点、经验和文化视为标准,忽视其他文化和观点的差异。

  2. 跨期折扣效应(Temporal Discounting Effect):个体更倾向于追求即时回报,而忽视未来潜在的长期回报。

  3. 诱导决策效应(Primacy Effect):个体对于先前呈现的信息更加注意和记忆,相比后续出现的信息。

  4. 颠倒相位效应(Phase Reversal Effect):在感知到周期性刺激时,个体对于相位逆转的刺激更加敏感。

  5. 伯顿效应(Burton Effect):个体倾向于将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或概念与自己的身份和个人经历联系起来。

  6. 时间压力效应(Time Pressure Effect):个体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影响决策和执行能力。

  7. 社会领导效应(Social Leadership Effect):个体在群体中具有影响力,被认为是领导者,并对其他成员产生指导和影响。

  8. 信息共享偏差(Information Sharing Bias):个体在群体决策中,倾向于分享自己拥有的信息,而忽视其他成员的信息。

  9. 自我标签效应(Self-Labeling Effect):个体对于自己的标签或身份认同,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10. 观察者期望效应(Observer Expectancy Effect):观察者的期望和预期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

  11. 可塑性效应(Plasticity Effect):个体的大脑和认知系统具有可塑性,能够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和适应。

  12. 接受性偏差(Acceptance Bias):个体倾向于接受那些与自己观点和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忽视不符的信息。

  13. 抑制性偏差(Inhibition Bias):个体在决策和行动中可能存在过度抑制的倾向,导致错失机会。

  14. 动机传递效应(Motivation Transfer Effect):在完成任务或目标时,个体的动机和情绪可能会传递给其他相关任务或目标。

  15. 灾变效应(Catastrophe Effect):个体在面对突发事件和灾难时,可能会出现恐慌和决策失误。

  16. 社会认同效应(Social Identity Effect):个体将自己的身份和自我概念与特定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影响其行为和态度。

  17. 个体化效应(Individualization Effect):个体倾向于将群体中的成员视为独特和个体化,而忽视他们的群体身份。

  18. 偶然效应(Serendipity Effect):在寻找一种事物时,个体意外地发现了其他有意义或有价值的事物。

  19. 威胁感应效应(Threat Perception Effect):个体对于潜在威胁和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导致恐惧、警觉和防御行为。

  20. 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个体从他人或环境中接收到的反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学习过程。

  1. 自尊维护效应(Self-Esteem Maintenance Effect):个体可能会采取措施,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评价。

  2. 联想记忆效应(Associative Memory Effect):个体在记忆中,相关联的信息和概念会互相促进和引发。

  3. 偏见传递效应(Prejudice Transfer Effect):个体的偏见和歧视观念可能会在社会中传递和扩散。

  4. 肯定幻觉效应(Positivity Illusion Effect):个体对自己的未来和结果产生乐观的幻觉,低估负面风险。

  5. 反应时限效应(Reaction Time Effect):个体在执行任务时的反应时间可能会受到任务特性和要求的影响。

  6. 个体主义效应(Individualism Effect):个体倾向于强调个人权利、自主性和独立性,相对于集体或群体的利益。

  7. 共情痛苦效应(Empathic Distress Effect):个体在目睹他人痛苦时,可能会体验到情感上的困扰和痛苦。

  8. 权威顺从效应(Authoritative Compliance Effect):个体在面对具有权威性的人或机构时,倾向于顺从其命令或指导。

  9. 预防性行为效应(Preventive Action Effect):个体在面临潜在危险和威胁时,可能会采取预防性的行动和措施。

  10. 语言效应(Language Effect):个体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思考、认知和情感体验。

  11. 联结主义效应(Associationist Effect):个体倾向于将相关联的概念和信息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强的记忆和联系。

  12. 社交排斥效应(Social Exclusion Effect):个体在受到社会排斥和孤立时,可能会感到负面情绪和自尊受损。

  13. 帕雷托原理(Pareto Principle):也被称为80/20法则,指出80%的结果常常来源于20%的原因,适用于许多领域。

  14. 信息反馈效应(Information Feedback Effect):个体接收到关于自己表现的反馈信息,可能会影响其行为和动机。

  15. 隐性记忆效应(Implicit Memory Effect):个体对于过去经历的事物和经验具有隐性记忆,即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

  16. 广告遗忘效应(Advertising Wear-out Effect):个体对于频繁接触的广告内容逐渐产生疲劳和遗忘。

  17. 自我一致性效应(Self-Consistency Effect):个体倾向于保持自我形象的一致性,通过选择和解释信息来维护自我认同。

  18. 失衡理论(Imbalance Theory):个体在感知到认知和情感之间的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衡感,需要通过调节来恢复平衡。

  19. 置换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个体在回答复杂问题时,往往会用简化的策略代替原问题。

往期推荐:

取名|150个唯美的词牌名,一键收藏!
名句|钱钟书《围城》“天下只有三分月色”
取名|100个特殊又好听的中草药名
取名|300个特殊又好听的四字网名
名句|50个中国古代表达爱情的诗句
#优质作者榜#
举报/反馈

青帙

5675获赞 2391粉丝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