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有句话说:“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人在社会生活中,遭遇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面临的苦难也是不相同的。
俗话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唱的曲。
佛经里又说“众生皆苦,万相本无”,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
如果你活得格外轻松顺心,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你该承担的痛苦。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佛祖释迦牟尼说人生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佛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八苦”,
那么佛门的人生八苦,是指什么呢?
一、生苦: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首先要经历的就是生苦,
也就是自己还是胎儿的时候受到的出生之苦,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曾记得,但这种苦真真实实的存在,佛经上讲人的出生,就受到了五种苦。
(一)受胎之苦,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二)种子之苦,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增长之苦,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四)出胎之苦,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五)种类之苦,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
二、老苦:
人从出世的那一刻开始,就逐渐在变老,人到老年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承受痛苦的年纪,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经历、健康、回忆都在随风而去,老去的恐惧日渐清晰。老去的同时,亲人、爱人、朋友一一离你而去,最后只剩一个老不死的茕茕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
三、病苦:
人生一世没有人的一生会疾病不侵,
有人说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最为恐惧的一种磨难。因为“病”与“死”直接挂钩,佛家讲“人生八苦”,这一苦叫作“病苦”。
四、死苦:
佛曰:什么是死苦?就是众生的气息全无,生机断绝,识已全灭,无所觉知。在人生的一切苦楚之中,死是最苦的。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列举死苦的五种相:一、离别所爱的财宝,二、离别所爱的朋友,三、离别所爱的眷属,四、离别所爱的自身,五、于命终时备受种种极重的忧苦。死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阶段,死亡也是最痛苦的。
五、怨憎会苦:
指所憎恶的人或事,欲其远离,而反共聚。
所憎恶的人或事,因为过去曾经种下的恶缘没有化解的缘故,因缘成熟了,于是违缘就会不期而至,令我们的内心备受折磨。
六、爱别离苦:
是指所亲爱之人,以某种因缘互相离别,不得共处,由此产生极大的苦楚。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所以人身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情,与相爱的人分离,自然是苦不堪言,苦中之苦。
七、求不得苦:
指众生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满足之痛苦。亦即欲求脱离恶法而不得,欲求善法亦不得,及欲求脱离苦事而不得,欲求乐事亦不得等,诸如此类的欲求不得,皆能引起烦恼与痛苦,故称求不得苦。
人生在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或是财、色、名、食、睡五欲环境。
都是有所希求,千求万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
又名五蕴盛苦、五取蕴苦,
五阴炽盛的五阴指的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也是我们的身心,
我们对五蕴的身心产生执着,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就好像是一把火一样,烧的人内心和精神都很痛苦,“五阴炽盛”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