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机关层面公布的2024年行政处罚的首批罚单出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合计被罚1000万元。其中,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被罚的原因均为信息系统领域的问题。
金融监管总局通报显示,2023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被罚款430万元;12月29日,中信银行被罚款400万元。两家银行被罚原因均集中于信息系统领域。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信息整理。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主要因9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430万元,主要包括重要信息系统识别不全面、灾备建设和灾难恢复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长期不规范、引发重要信息系统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信息系统运行风险识别不到位等方面。
而中信银行也因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400万元。通报显示,中信银行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部分重要信息系统应认定未认定、相关系统未建灾备或灾难恢复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同城数据中心长期存在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未得到整改、部分外包数据中心存在风险隐患、数据中心机房演练流于形式等方面。
建设银行则因并表管理内部审计存在不足、母行对境外机构案件管理不到位、未及时报告境外子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等4项案由被罚款170万元。
近期,金融行业强监管态势不断持续。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2023年7月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层面共公布了68张罚单,其中仅12月开出的罚单就达到31张,11月开出的罚单也达到21张,仅这两个月的罚单数量就达到了下半年罚单总数的75%。
罚单数量在增多的同时,“天价罚单”也在近期频频出现。
2023年11月16日,中信银行因违反高管准入管理相关规定、关联贷款管理不合规、绩效考核不符合规定、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统一授信管理不符合要求等56条事由,被罚款1.52亿元、没收违法所得462.59万元,对分支机构罚款6770万元;罚没合计2.25亿元。
12月28日,中国东方资产总公司及其相关分支机构,因大客户授信不审慎导致重大风险等14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金管总局罚款1810万元。同一天,中国信达资产因违规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等11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监管罚款1340万元。其中,对信达公司总公司罚款940万元,对相关分支机构罚款400万元。
除金管局总局机关层面外,据金管局上海监管局通报,12月28日,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违法违规事实,合计被罚约1735万元。时任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顾清良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时任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刘德生等近10名责任人被处罚。
2023年12月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同时,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
监管层面不断加强的态势在2023年12月末金融监管总局银行机构检查局的专栏文章中也可明显看出。文章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紧绷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之弦,坚决做到“长牙带刺”,不断强化检查能力建设。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坚决零容忍,做到应罚尽罚、罚没并重、双罚并举,对重大金融风险制造者从严从重处罚。重点关注股东行为、高管履职、关联交易、负债业务、大额授信、异地投资、资管和其他表外业务等。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