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偶遇存款利率再降,3.0%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会再降么?

2023年,存款利率罕见的一年之内下调了三次,国有大行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已从一年前的2.5%降至2%,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不断下行,利好短期内保险业销售的同时,也给未来累积了较大利差损风险。
历史数据来看,1990年后国内保险业出现过三次大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分别为1996年最高时的10%至1999年2.5%的大幅下调;2019年的4.025%降至3.5%;以及2023年的3.5%降至3%。
据观潮财经统计,2023上半年各大上市险企旗下寿险公司总保费中传统寿险及年金的占比均超过4成,存量高预定利率产品的“雪球”已经很大。历历在目的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利率走低导致行业巨大的利差损危机,许多公司破产重组,业务失效率骤升。
观潮财经收集了32年以来存款利率变化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数据发现,2014年以来两者之间差距逐年拉大。即,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在降,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降幅度未紧密跟随,两者之间的差距高于过往多年。
也就是说,从理论及实际压力来看,3.0%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会再次下调。
01
年内第三次降息,储蓄型产品大卖引风险


2022下半年以来连续降息,观潮财经在银行走访过程中发现,银行首推的长期稳健理财类产品以大幅高出银行挂牌利率的年金保险产品为主。在保险业完成当期任务的同时,行业对急剧积累的风险也极为担忧。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我国保险业今年前11个月经营情况。数据显示,前11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63%。具体而言,前11个月,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83%;人身险3.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5%。

以A股上市的5家险企为例,从其2023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除中国人寿外,其余几家旗下寿险公司Q2实现的保费中,传统寿险及年金在保费总量中的占比都超过了4成。彼时行业正值“炒停售”,其保费规模中以3.5%预定利率出售的产品占比可想而知。

预定利率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预定利率越高,代表保险公司给客户的资金回报率越高。

而2023年7月预定利率3.5%产品停售引发的“停售潮”也使多家保险公司在2023上半年便提前完成全年任务,行业从二季度起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重回双位数,也是近4年首次双位数增长。
与高预定利率保险产品大卖相对应的是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
12月23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2月23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至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均已官宣调降存款挂牌利率。

(中国工商银行)

本轮调降是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自2022年9月以来的第4次,也是2023年以来的第3轮调降。当前,国有大行5年期以内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2%及以下。1年及以内、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45%、1.65%、1.95%、2%,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

有大行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已从一年前的2.5%降至2%,3年期定存利率下降幅度最大,从2.6%降至1.95%。外加当前楼市表现不佳、股债双杀,储蓄型保险作为稳健型的产品颇受市场青睐。观潮财经在银行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对于保底、有一定稳定收益产品的需求通通指向保险,“挪储”现象或将进一步强化。

尽管保险业在2023年也全面下调了定价利率,但目前仍大幅高于银行挂牌利率。目前普通型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最高可达3%,分红险定价利率最高2.5%,万能险的保底利率最高也在2%,均高于当前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下降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来看利好保险产品销售,长远来看也使险资投资难度加大,从而带来利差损风险。
02
"90"年后预定利率的三次下调


事实上,建国后保险业利差损招致的巨大风险不止一次发生过,如国寿存续的出现等。

观潮财经统计发现,1990年后国内保险业出现过三次大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分别为1996年最高时的10%至1999年2.5%的大幅下调;2019年的4.025%降至3.5%;以及2023年的3.5%降至3%。
为更直观感受存款利率变化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之间的紧密相关性,观潮财经收集了32年以来两者的比较数据。下图可见,2014年以来两者之间差距逐年拉大。即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在降,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降从2023年才刚刚开始,两者之间的差距高于过往。
这或许可以推断两个问题,第一,最近10年内,保险业累计了较大的利差损风险;第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未来将继续大幅下降,否则风险将继续累积。
从上图还可以观察出,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波动相对更大,预定利率相对平稳,并且预定利率的波峰波谷出现略晚于一年期存款利率。
数据之外,我们不妨看一下保险历史上三次大的预定利率下调始末。
我们来看这张近期在朋友圈火热的保单照片,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之前,我国保险业预定利率并无限制。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9年4月,国务院作出“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但由于彼时行业缺乏统一的监管,各保险公司多实现“粗放式”经营,自行设立预定利率。
1996年以前,银行的定存利率最高可以达到10.98%。而彼时寿险公司设定的产品预定利率大多与银行利率挂钩,保险公司也随之推出很多高预定利率的产品,达8%-10%。这也为后面巨额亏损埋下了伏笔。
1996年后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93年7月的10.98%降至2002年2月的1.98%。由于保险所售产品大多保障期限较长,部分产品甚至终身。存款利率下降后,保险公司仍需以当时投保的高利率返还,这也就造成了保险公司非常严重的利差损。
在此期间,我国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降至2.25%之时,原保监会紧急下发通知,将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并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
其间,部分寿险公司销售人员认为是做业务的最好时机,以即将停售为噱头推销大量高利率保单。据公开信息显示,高盛曾预计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三大寿险公司的潜在利差损约在320亿元—760亿元人民币。后据三家上市后披露的数据来看,该估计仍偏保守。
为缓解利差损的压力,中国人寿把包袱留给了母公司及财政部,而平安人寿则强制要求员工单必须退保,进行内部消化。
自此之后,保险公司深受“利差损”困扰十多年,为了有效缓解预定利率不高和客户收益要求的矛盾,保险公司引入投连、分红、万能这类非固定利率类型产品,通过投资利益的演示来提高保单整体的收益,成为保险增长的新驱动点。当然在这段期间也存在着类似“投连风波”,“分红不如存款”等销售误导情况,监管也随之不断下发有关精算定价、产品演示、销售管理等各类细则来规范,及时纠偏。
2013年,又是一个重要时点,原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市场进行费率市场化改革。文件规定: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单法定评估利率为3.5%,普通型养老年金或保险期间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单,可以在3.5%的基础上上浮15%,即最高为4.025%。这就是4.025%的由来。
在放开预定利率的这几年中,“预定利率4.025%”已经成为不少保险公司的产品卖点,凡主推4.025%产品的险企均一路高歌猛进,保费大幅增长;相较之下其他谨慎保守的险企,仍坚持主打2.5%或3.5%产品,保费增速慢或者仅维持持平。
其实彼时已有险企关注到负债端定价偏高的情况了,某大型险企董事长曾公开发表观点认为随着险企在2013、2014年配置的8%左右的高收益率资产陆续到期,到期资产重新配置时的收益率下行,当时在5%上下,这会使得整体资产投资回报大幅下降,因此负债端产品定价利率也要适当下行。
2019年,原银保监会为防止保险公司再次出现利差损,下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全面叫停预定利率4.025%年金险产品,将养老年金险的预定利率调整到3.5%。
2023年,资本市场动荡,央行多次降息降准,保险产品利差损风险进一步加大,预定利率3.5%产品被监管叫停。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向23家寿险公司发布调研通知,调研内容包含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保险公司的影响等。此后,多家机构接到通知,要求做好6月30日之前停售预定利率3.5%人身险产品的准备。
8月1日起,在售定价利率高于3%的人身险产品停止销售,引发了一波保险产品停售潮,原本低靡的保险销售业绩暂时出现一个小高潮,历经4年后,保险业务增速重回两位数。
03
日本负利率时代,规模与价值矛盾


1990年至今,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0.08%下降到如今的1.45%,未来我国存款利率是否会继续下降呢?未来是否有可能降至0利率甚至负利率?

早在2016年,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负利率国家并已持续多年,据公开信息显示,1990-2001年间,日本利率持续下行,该国寿险业进入持续低迷期。

经济泡沫破裂前,日本商业寿险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90年的8.265%下滑至1998年的1.8%。

这导致该国寿险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1990-2001年日本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速接近0%,同期的保险深度降至8.6%。80年代初期,日本家庭投保率已达九成,传统寿险市场几乎饱和,泡沫破裂后利率走低导致行业巨大的利差损危机,许多公司破产重组,业务失效率骤升。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曾公开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可见,中国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

因此,虽然2023年预定利率已下调至3.0%,我们谨慎判断,未来预定利率极大可能继续下调。在此期间销售的保险产品,直接关系着保险公司的收益和价值。

能否回归保障本源,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控制高储蓄产品增量;能否在资产端与负债端做好平衡,获得与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投资收益;如何把握眼前的规模和未来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平衡,尽量防范避免出现大的利差损,这是一道难题,正考验着当下各家寿险公司高管们的智慧。

在2024开门红之际,不妨再一问,保险卖得好是真的“好”吗?

举报/反馈

一路观潮财经

2552获赞 969粉丝
资深金融媒体人,与你放眼观潮,看清未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