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多依靠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巩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丰富企业创新生态圈,突出国有资本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中的创新引领作用
我国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很多,把政策落到实处,既是解决当前问题,也是“三个没有改变”的最好实践,更是增强企业家信心的关键所在
文 | 祁玉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这是当前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要求,必须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需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均再次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针对一段时间社会上曾出现的少数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党中央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目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多依靠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其中的一项关键举措就是把“两个毫不动摇”落在实处。
游客在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茶园观光。鹤峰县在发展壮大茶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12月6日摄) 杨文斌摄/本刊
继续深化分类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但一些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2022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平均为4%;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不足,2021年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研发经费仅占内资企业研发经费的5.17%,同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仍有差距,急需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继续深化国企分类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完善国有经济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根据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民生服务等企业功能定位差异,明确安全保障、创新引领、保值增值和公共服务等不同类型国资国企的目标设置、授权经营业务范围、考核评价标准和监管权责分工,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分类管理体系。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之路。
继续深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巩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丰富企业创新生态圈,突出国有资本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中的创新引领作用,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强化国有资本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夯实国有资本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以及物流运输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市场稳定作用,在能源、粮食等战略储备和关键产业链备链建设中的安全兜底作用,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
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深入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整合重组,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决策机制、容错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强对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以及共性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强化各级国资委对国有企业使命定位、战略方向和资本布局的监管,突出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引导国有企业聚焦实业,做强主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强化政策落实,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改变”,为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吃下“定心丸”。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奠定政策基础。但在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除经济环境和民营企业自身因素外,预期偏弱、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是重点,这也是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重点所在。
突出预期引领。预期形成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政策环境因素,还受经营主体自身认知水平制约,但系统性预期偏差更多源于政策及其实践环节的影响。目前,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需突出预期引领,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规范涉企执法、公平执法,从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审判和执行各个环节保障涉案企业家的合法权利。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优化涉企监管执法方式和程序,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健全民营经济领域舆情工作机制,开展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强化政策落实。我国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很多,把政策落到实处,既是解决当前问题,也是“三个没有改变”的最好实践,更是增强企业家信心的关键所在。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监督实施机制,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在准入许可、要素获取、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和国家科技支持等领域破除对民营企业设置的各种隐性“门槛”。优化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曝光,严格地方涉企“黑名单”管理,禁止对失信企业惩戒范围扩大化。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依法依规系统梳理企业拖欠款,按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甄别标准,厘清拖欠款中政府和企业的偿还责任,属于地方政府偿还的,要依法通过地方政府偿债机制偿还;属于企业偿还的,要督促和监督企业按照契约积极主动偿还。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设立民营经济金融事业部,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扩大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渠道作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充分发挥税e贷、政策性担保公司和地方政府风险损失分担基金等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准入门槛和成本分担作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不到资的问题。■
举报/反馈

新华社新媒体

4099万获赞 362.3万粉丝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实时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