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3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生 陈涵)当许多人还在挤地铁拼全勤奖时,纪录片里的他选择返乡创业,在田间地头拍摄农村婚礼。
当许多人为解乏而喝下一大口咖啡时,纪录片里的她选择从大厂裸辞,在义乌为老板们做“知识付费”。
当许多人深夜改出9.0版本策划案时,纪录片里的她放弃养殖赛道,选择在大理带游客们“捉星星”……
选择在大理带游客们“捉星星”的草原姑娘阿土。受访者供图
最近,由BOSS直聘旗下厂牌豹思影视出品、腾讯视频独播的聚焦个体低成本创业者的纪录片《这也能赚钱2》迎来收官,看完“一集打开一个赚钱新思路”的“低门槛版的致富经”,观众们感慨:当不少人还在“卷不赢”和“躺不平”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时,已经有一帮不上班的年轻人悄悄“暴富”了。
#00后小伙返乡创业做水泥厂长##逃离北上广如何奔事业##人才流向新一线城市会成为趋势吗#……这些话题屡屡登上热搜。中国社科院和Boss直聘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想去三、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当毕业生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面临着高度内卷化的市场、重构社会网络、独自承担风险和困难的压力,如果就业城市的收益低于家乡,收拾行囊、回家打拼事业无疑是理性的选择之一。“没有比老家城市更熟悉的参照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魏国学说。
纪录片是一面绝佳的“社会观照镜”,低成本创业故事仍在续写,观众们透过它,看到那些拥有不安于现状的有趣灵魂的年轻人,他们在经济运行新周期下“逃离北上广”,奔向三四线城市的县城和农村,探索人生无尽可能性,在灵魂栖息的旷野找到了成长新解法,用可复制、接地气的创业新玩法,探索着属于他们的人生新赛道。
镜头为就业新选择定格,带来探索非传统职业路径的启发
《这也能赚钱》系列纪录片的制作人辛然回忆,敲定节目制作方向还是在2022年下半年,后疫情时期,制作团队试图通过影像与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的应届毕业生群体、餐饮行业从业者以及“大厂”的“毕业生”产生共情。辛然说起创作初衷时提到:“第一季播出后,我比较意外的是,外界把它定义成一个功能性的片子。但最早我们想做这个系列纪录片的初心,是想把普通人面对当下经济形势的一些新奇应对策略拿出来,为年轻人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试图给观众带来一些探索非传统职业路径的启发。”
在《这也能赚钱》这档纪录片里,许多年轻人大胆地开启人生新赛道。有曾转战京东、阿里多个电商平台的高管,选择在职业瓶颈期“裸辞”,来到“创业天堂”义乌,为想成为老板的人提供商机考察服务,成功实现月入10万;也有美国的90后小伙儿走进黄山乡村通过自学烤披萨开店,研发出“臭鳜鱼披萨”“双椒腐乳披萨”,吸引了众多游客,月入3万多;有资深媒体人辞职,深耕番茄种植与高端供应链条,把番茄卖到128元一斤且直接售空……
节目播出后,许多人会调侃节目制作团队“怎么还不趁年轻转行去创业,再不抓紧,这泼天的富贵就轮不上喽。”辛然幽默地说:“确实,在接触不同的拍摄对象后,大家都会感叹,不能再干这行了,我也得去赚钱了。也经常互开玩笑,拍了那么多赚钱的人,最后发现自己最穷。”但在辛然看来,跟第二季的拍摄对象选择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一样,团队成员也会从创作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能在做获得满足感的事情的同时,又养活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蒋志祥在拍摄中。受访者供图
当然,这些“月入多少钱”都是奋斗后的成果,起初,这些新赛道的探索者们都有过狼狈的时刻。纪录片对他们最初的生活状态也都做了真实的呈现和回顾。比如节目第二季的主人公之一、95后小伙儿蒋志祥,是一名农村婚礼摄影师,2015年中专辍学后,他在大城市干过“被保安赶”的外卖员、也干过拦外卖员的保安,为了给父亲治病,他负债十万,辞职回到老家后,尝试将自学八年的“摄影”爱好当成主业来做。“选择做摄影师,不仅让我逃离了工厂的日夜颠倒,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家。现在跟拍一次婚礼的酬劳已涨到3000块,一年营业额在20万左右。”提到现在的收入,蒋志祥有点骄傲地说。
在纪录片里,蒋志祥的故事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在于,他拥有一双能捕捉“人性光芒”、擅长共情的澄澈眼睛,镜头里倾注了细腻的情感细节,为在县城、农村举办婚礼的新人们留下情感浓度满满的记录。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蒋志祥开通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蒋花花的拍照日记”,广泛联接起了全国各地的县城、农村中想找人拍摄的客户,不同于流水线、标准化的拍摄套餐服务,他更注重去记录那些重要瞬间普通人的感情和状态,让真情实感能定格下来。
“我不怕任何一个摄影师能超越我,我也超越不了任何一个摄影师,因为我拍摄的内容中藏着对新人情感的理解,每个摄影师的理解都不尽相同,真心懂真心。”蒋志祥最初也创业艰难,从跟拍农村婚礼开始,他发现“影楼风”的婚纱照拘谨、模式化、价格昂贵,动辄上万,而如今更多的农村新人希望拥有更平价、更透着人间烟火气的婚礼照片。抓住这个商机,他开始尝试挖掘农村生活里普通人之间内敛深刻的情感。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婚礼,没有接亲游戏,没有伴娘伴郎,全场都只有我一个工作人员。”新娘在拍摄的前一晚,给蒋志祥发了一条消息:“有个小小的请求,我妈今年查出来癌症晚期,一定要多拍拍她,还有我们的合影。”这是他第一次被明确要求多拍家人,而不是婚礼。拍摄之前,他以为这场婚礼会有主持人或简单仪式,但却只看到了他们自己设计的拱门、布置的婚房。他没问婚礼简办的原因,也没有过多问新娘妈妈的身体状况,只是在拍完全家福以后,大声问了阿姨一句:“这衣服是你丫头给你选的吗?”阿姨开心地笑了,跟蒋志祥聊起天来,慢慢习惯了相机的存在,留下了许多珍贵美好的瞬间。
蒋志祥在拍摄中。受访者供图
五月的天气很舒服,太阳很大却又不热,那天所有人都很放松,特别是新娘,她笑得像是从未跟蒋志祥说起过她妈妈的故事一样。最后敬茶的时候,她对妈妈说:“你们现在要放心,娘的心事也完成了,以后每天都要开心点。”这一瞬间,一家人一起流下眼泪。
虽然这是一场没有热闹接亲、甚至连舞台仪式都没有的婚礼,但蒋志祥却从他们平静的仪式里,在他们羞涩简单的互动中,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婚礼跟拍”的意义。“它不仅仅只是记录新人华丽的服装、婚礼现场红火的热闹场面,更在于留下那些未来会离我们而去的农村生活和亲人们的笑脸。”
透过纪录片看见热爱,它让生命更挺拔
“在节目前期策划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还是寻找合适的选题人物。”辛然回忆,“想找到一个完全符合选题标准、又愿意接受拍摄的人物非常困难。”制作团队始终希望能在人物的选择上保证创业内容的新奇度,这也是节目可看性的保障。“这两季节目,我们在前期策划上花的时间是最多的。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技巧,只能不停地发动团队成员,利用身边各种资源去大海捞针。”辛然笑着说。
而对于蒋志祥来说,从选择创业开始就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一场婚礼跟拍,摄影师经常早上4、5点就要起床,晚上7点多回到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一天最长站过8个小时,比以前干保安站的时间都长,但更轻松自在一点,自己也更喜欢。”
蒋志祥在拍摄中。受访者供图
后来为了让社交账号能吸引流量,带来稳定的订单量,他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剪辑,有一天连续剪辑了十几个小时的视频,一直做到凌晨3点多。他和妻子在最难的时候,工作室一个礼拜只复印了一个身份证,赚了一块钱,妻子把结婚时买的首饰都卖掉了,凑了8000块,付了两个月的房租。他们无奈在社交平台发起众筹,始终不愿放弃一手创立的摄影工作室,相信有一天努力会被看到。蒋志祥说,最低谷时,也没有放弃“想让大家看看一个连高中都没有上过、跟摄影毫无干系的农村小伙儿,究竟能拍出怎样的作品”的心愿。
如今蒋志祥已经跟拍了167场婚礼,见证了一百多个家庭的幸福瞬间。他拍过开着保时捷进村的婚礼,也去过500公里外的安徽农村,为同一家的姐弟三人拍过三次婚礼。他们跟蒋志祥一样都是在大城市打拼过的农村人,很久都没有回过家,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婚礼这样一个人生最重要的节点,回到家乡。
“希望我的每一次快门都能记录下新人们当下的幸福,未来每次回望都能为生活提供些许养分,让爱和情感可以翻阅和重温,这也是我拍照的意义所在。”
人物的选择,构成一面观照时代的镜子
在辛然看来,创业主人公们能够成功的因素中,“行动力”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关键。“他们想到就去做了。创业其实是一个需要持续性学习、试错、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节目里创业者现在看起来经验丰富,但其实创业者都是从‘零经验’开始的。”
比如,草原姑娘阿土原来是学金融出身的,一头扎进私人天文工作台学习,现在是天文工程师,可以横跨多学科做专业的星空讲解;“90后老外”卓文,从烤制披萨到窑炉披萨的制作方法、包括窑炉怎么做,都是他从网上自学的;还有资深媒体人在大棚里种番茄,他也没有任何农业相关经验,从搭建大棚到种植农作物这些技能都是自学的……纪录片摄制组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在他们身上能看见有一种力量,叫做“热爱”。
“90后老外”卓文在店里忙碌。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档记录普通年轻人找准人生赛道、另辟蹊径实现创业的纪录片,《这也能赚钱》将创业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表达、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融入寻常的日子。正如第二季第一集,一个夏末的夜晚,阿土和游客坐在小铁皮船上,望着漫天繁星,听见他们说“人是星星的孩子”、看见小朋友向星空挥手说着“遥远世界”。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曲折的人物故事,通过静谧的画面,不过寥寥数语就可以感知到草原姑娘阿土对星空的迷恋、游客将全身心回归自然的松弛感、孩子们对神秘星空的无限向往。?? ?
“伴随着时代开放包容的发展潮流,我们看见Z世代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愈发走向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新的需求不断被释放创造出来,市场也在不断地细分,而这也正是《这也能赚钱》系列纪录片主人公们敏锐发现的创业密码,他们是现代人各类精细化需求的提供者,他们正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拥抱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用户群体现实需求与情感的双重联结。需求的创造者、新兴职业创业者,他们组成了观察时代的一组切面。”辛然说。
透过这面观照时代的镜子,我们看见一段徐徐铺展的时代切面,聚焦个体的情绪与抉择,记录多元化的生长轨迹,在这片万物生长的人生旷野上,紧跟生命的蓬勃律动,寻找更多新的可能。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