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柯(富书专栏作者)

电影《美国谍梦》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们总是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每个人都活在自我保护意识打造的“思维牢笼”里,牢牢禁锢其中,无法突破。

犹如那句经典的台词:

用一秒钟看到事物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诚然,唯有放下思维偏见,我们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要想打破思维的束缚,必须克服这5种认知误区。

幸存者偏差:忽略概率来看待问题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

网购的商品好评如潮,实物质量却很一般。

曾经有电商从业人士直言:那是套路与钱的杰作。

差评的顾客,商家会用现金补偿,回购打折等手段,强行换回口碑;另一部分顾客,要么早已退回,要么任系统自动评价,这部分人属于“沉默的差评”。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真。

类似情况心理学称之为“幸存者偏差”:如果你只关注看得到的信息,你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雷军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句话当时鼓舞了很大一批有志者去创业,去尝试创新。

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三个关键问题:

你是否遇到了真正的风口?

你是否是站在风口上的那头猪?

在风口过去之后,你能否安全着陆?

这些关键信息都被我们忽略。

幸存者偏差思维,使许多人误以为只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就能轻松赚钱,而没有去深入思考真正的机遇究竟在哪里。

这种思维常常误导我们被忽悠:

某领域大佬推出的成功学,我们片面地认为复刻他的经验,自己就能获得成功。

看到别人赚到钱就会认为门槛低,立刻转行去参与。

陷入幸存者偏差思维的人,常常认为自己是对的,殊不知隔行如隔山。

所以总是获得不好的结果,最后只会越来越没有方向,越来越迷茫。

如何打破幸存者偏差思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呢?

要学会逆向思考。

打破惯性思维,丢弃显著的证据,看到事实背后的隐形证据。

在作出决策时,务必自问:为何我能成为那个幸存者?

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从大众,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不要依赖他人的数据来作出判断。

损失厌恶:损失虽小,却让人受不了

为什么捡到100块,只能快乐一小时,而丢掉100块,却会伤心两天?

趋利避害的心理会让我们更倾向于害怕失去,获得反而是其次

得到后再失去,哪怕损失不大,也让人痛彻心扉,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损失厌恶”。

有一个著名的代币交易试验: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并安排在不同房间。A组每人分到一个杯子,并被告知:这杯子是你的了;B组看了一遍杯子,并未被赠予。

研究人员请A组参与者写下出售杯子的定价,B组则写下购买杯子的心理价位。

实验结果表明,A组的定价是B组的两倍。得到过杯子的A组参与者,谁都不愿意损失被赠予的杯子,所以定价比B组愿意购买杯子的价格高出许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去吃自助餐,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品,忍不住每样来一点。饭过三巡,已经撑到不行,转念一想,200多元的自助餐券,多吃点才值回票价,于是暴饮暴食,撑到胃痛。

面对亏损,我们要学会设定止损点,尽快摆脱糟糕的人和事物,把耗损降到最低。

有舍有得,是生活的常态,千万别被厌恶损失的思维左右。

后视偏差:让人厌烦的事后诸葛亮

我妈是个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我刚生完孩子那会,为了方便帮我照顾宝宝,她搬来和我住在一起。

我一方面很感激她不辞辛苦地帮我,一方面又被她的事后言论烦到不行。

大到吃饭洗澡,孩子的方方面面,她都有话说。

孩子上火咳嗽,她会说:我早就知道,上次就不该让他吃那么多。

孩子感冒发烧,她又会说:早就知道,外套就不该让他脱掉。

事无巨细好像她早有预料,实则是在责怪你没有把娃照顾好。

直到我受不了翻脸怒吼:你什么都早就知道,你能耐你来啊!

从那之后,我妈才刻意避免事后言论,用她的话说是:免得讨人嫌。

事前一无所知,事后无所不知。

俗称:事后诸葛亮,心理学上特指“后视偏差”思维。

“后视偏差”是错误思维中非常难以改变的一种,俗称为:我早就知道现象。事后复盘,一切似乎变得顺理成章、无法避免,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教授奚凯元在《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告诫我们:

事后诸葛亮,并不仅仅是过嘴瘾这么简单,这会导致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难以客观地评价他人。

甚至对于自己,我们也会陷入“后视偏差”思维:

想想,每次公布考试答案,是不是总能听到诸如此类声音:我就知道这个才是正确选项,我就知道那个题目一定会考……

怎么避免后视偏差,不再当马后炮呢?

试试提前写下预估的结果和理由,结果出来后再评估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回忆重构产生的后视偏差。

锚定效应:大杯更划算

同事菜菜很喜欢喝下午茶,每天必点大杯珍奶。

可是下午三点半点的奶茶,六点下班根本喝不完,拿着半杯奶茶挤公交车不方便,她常常都会扔掉。

看她每天丢弃奶茶,我忍不住问她:“不会觉得浪费吗?下次点中杯就好。”

菜菜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才差2块钱,买中杯不划算,不能让奶茶店赚了。”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为什么会不自觉选择,量大便宜却注定会浪费掉的奶茶呢?

那是因为,认定大杯更划算的心理在作祟。

心理学家称之为: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我们在做决定时,往往会受到第一手资讯或初次印象的影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将我们的思维固定在某个位置。

“锚定效应”被大量运用于操控消费者行为。

乔布斯曾说:顾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

自古套路得人心,健身卡半年680元,年卡只要980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办年卡,珍藏在抽屉直到过期;50毫升的香水980元,100毫升只要1280元,毫不犹豫买下100毫升,却因为用不完,最后只好拿去喷厕所。

如何避免被“锚定效应”思维套路呢?

那就是坚定立场,事先制定好需求,在消费时,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要因为打折而冲动购买。

逆火效应:你说你的,我不听

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说过一句名言:

不要试图去启蒙愚蠢,因为愚蠢不接受启蒙。

当一个人陷入思维固化中,你根本不需要去说服他,因为此时他是无法被说服的。

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时,会下意识忽略或反驳他们,并且原有的观念反而会更加固化,这就是“逆火效应”思维。

很多人跟别人争论后,反而更加固执己见。

我的闺蜜文怡最近陷入了一段感情中,她爱上了一个“渣男”。

这个男生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爱理不理,让她又爱又痛。

作为闺蜜,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决定给她一些建议,帮助她看清楚这个男人的真实面目,让她从这段感情中解脱出来。

我告诉她,真正的爱情是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她感到痛苦和困惑。

然而,她并不领情,反而认为我在嫉妒她的感情,怀疑我想破坏她的幸福。她的猜疑,让我感到非常地无奈和伤心。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往往叫醒一个人的不是说教,而是南墙,只有痛才会让人醒悟。

对于深陷“逆火效应”思维的人,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独善其身。

以理性态度去分析和判断,学会筛选信息,这样才能避免被逆火效应所影响。

保持一颗开放的心,不要因为一些误解而错过真正的美好。

叔本华曾言:人类思维乃世界最大之监狱。

思维的狭隘终将使我们遍体鳞伤,唯有在痛彻心扉之际,方能反省自身。

人生犹如一场修行,其巅峰境界便是挣脱思维的枷锁,拨开云雾见青天,洞悉事物的真谛。

愿我们都能摒弃认知的桎梏,冲破思维的牢笼,实现真正的成长。

作者简介:柯柯,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本文:富小书,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重磅推出新书《屏蔽力》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0获赞 56.3万粉丝
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