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慧晓婉)作为疫情过后的首个“复苏年”,国内电影行业也为观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1日,2023年全年票房已超531亿元,这也是2020年以来电影票房首次重返500亿高位,可见国内电影行业复苏态势明显。然而,近年来短视频、短剧等新形式、新媒介的兴起也对国内电影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那么在如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又该如何“破局”稳步发展?
为探究这一问题,日前,新浪潮论坛打造年终特别场邀请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监制黄建新,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导演李少红,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笨小孩影业联合创始人、知名制片人李亚平等电影人齐聚,从内容创作、宣传营销、发行放映三大领域解读2023电影行业的创新与转变,探索未来电影行业发展趋势。
新浪潮论坛年终特别场现场。
“碎片化”改变了新一代群体、年轻观众、年轻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而这一方式与拥有完整场域的影视消费有着明显区隔。那么碎片化内容消费究竟是什么?它对电影行业有着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其产生的影响呢?现场,黄建新率先表示:“碎片化是人被切割生活后对应的一种商业手段,未来的思维更可能是点状思维,碎片只是过渡阶段,这是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休闲时间被手机占据,碎片化内容会让人特别容易满足,陷入信息茧房,人们不能平和分析,甚至丧失分析能力。”
对此观点,李少红也深表认同,她认为一个长剧集被切成一百多个短视频,是传播方式的变化,碎片化就是一种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如果影片质量不吸引人,可能观众会放弃观看,电影创作人要考虑观众的欣赏习惯,反思创作内容。李亚平则表示,现在电影被切成几百个碎片,还会被二次加工,改成和剧情人设完全不符合的情绪释放出去。所以营销和导演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自己作为制片人要在中间协调,也每天在被科普在这个时代如何做营销。
碎片化时代下,从创作者角度来看要如何应对年轻观众耐心缺失的问题,并打出电影的优势? 黄建新表示,电影与碎片化抢夺的并非是内容赛道,而是观众时间,要么创作出全部人都可以强烈感知的电影,要么做好电影中碎片化不能构造的部分,这样碎片化才没法替代电影。李少红则认为,下一代人的观影习惯和需求完全不一样,他们需要碎片化的,也需要电影长视频,创作人员需要更关注观众放弃作品的原因,以及作品表达的内容能否更加吸引人,怎么更加吸引人。
其后,也进行了聚焦传播端,给不同类型的电影找到“对”的观众的营销探讨论坛,以及《分线发行能给电影市场带来什么新机遇》的论坛话题探讨。来自内容创作领域、宣传营销领域、发行放映领域的众多嘉宾共同分享了在碎片化内容消费盛行的时代,电影行业更需坚守优质内容创作,打造碎片化方式无法取代的优质内容;更需借助碎片化时代趋势,紧抓宣发新机遇,与观众双向奔赴,以“真诚”打动观众的“心”;同时,在分线发行即将大范围落地时,影片片方与院线终端更需做好全方位应对准备,结合分线发行新方式做好影片营销与推广。期待在新时代带来的多种新机遇中,电影行业能够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电影人提供更多展现的平台,迈入发展新阶段。
编辑 佟娜
校对 贾宁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55万获赞 677.7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