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出版《为何家会伤人》以来,武志红始终致力于提升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不仅在2009年创立了首个个人品牌咨询2018年成立了公司,将心理学与商业的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心理学专长和丰富经验逐渐转化为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心理学专业kol、全网千万粉丝、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开始被公众冠以多种标签,而鲁豫在与武志红的交流中,最直观地感受则是:“他和我一样,都是I人。”

今晚,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做客《鲁豫有约一日行》第十二季,面对镜头,坦诚讲述了自己与抑郁症共处的两年,并对“心流”“全能自恋”等心理学术语所蕴含的底层逻辑给予了崭新角度的解读。

完美主义心态引发心理危机心流体验塑造人生差异

鲁豫来到武志红位于广州天河的工作室,带着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向武志红提出了一心理学基础问题。面对“什么样的人需要做心理咨询?”这一问题时,武志红回答,当一个人开始搞不定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做心理咨询。咨询室里,这种由“目标完美主义”和“过程完美主义”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以被视为全能自恋的一种表现,即来访者不仅追求达到完美的目标,同时也坚持在过程中做到尽善尽美。这样的心态意味着来访者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他们往往不会轻易原谅自己的任何小失误,常常陷入对自己的持续自责和批判中。“过度追求完美容易自我攻击,所以我一向认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如更好地成为自己,有时候需要感谢不完美的自己。”

而在谈及“什么因素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时,武志红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家庭背景的差距、个人天赋的差异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而是这个人是否体验过“心流”状态。武志红解释:“心流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感觉,它不仅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延伸,更是世界上最愉悦的体验之一。”流的质量同样重要那些拥有高质量心流体验的人,与那些未曾体验过心流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截然不同。体验过心流的人更容易在生活中找到满足和成就感这种状态也会促使他们持续追求进步、关注终身成长。

孝道”陷阱让父母深陷抑郁泥潭 造就自我讨好型人格

对于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武志红说,虽然网络上充斥着“内卷”、“躺平”等职业生涯的议题,但最为常见的议题还是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以及个人成长,包括自己也曾被这些议题困扰过。武志红坦言,自己的父母被爷爷奶奶曾以“孝道”之名进行过严重的“攻击”,以致于整个家庭失去功能性,家庭矛盾的堆积导致武志红父母曾陷入极度抑郁的状态。

“甚至我的父亲曾想过去卧轨自杀……我的哥哥姐姐也被上一辈的冲突波及到,而我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虽幸免于冲突,但也一直在承受母亲的诉苦”。想以聆听母亲诉苦的方式,把母亲的痛苦吸入到自己的身体里,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治愈母亲,这也导致武志红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曾一度深陷讨好型人格的泥潭。“我开始捕捉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满足别人的需求,后来变成别人的需求大于我的需求。”

曾因失恋患上抑郁症 采用“躺平”的方式与抑郁共存

在北大读研期间,武志红因失恋陷入抑郁。武志红提到了抑郁症的典型的“三症状:言语少、行为少、情绪低落。对于抑郁症,很多人通常会选择“对抗”的方式:用药物把原本低落的情绪调动起来,但武志红面对自己的抑郁,选择了什么都没做。“就像掉入了情绪的深井,一片漆黑,想要爬出十分辛苦而放弃就显得更为容易。”武志红在抑郁那两年“松手了”随着本能,任由自己“沉到井底”,在低落的情绪间感受自己、观察自己,尝试着去理解自己的情感起伏,不强迫自己立即走出来。他采用“躺平”的方式,选择不对抗,和它共存,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有一天突然间就好了,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他说“有了融会贯通的感觉”。

在和鲁豫的对话中,武志红还分享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创作方向——他正准备撰写科幻小说。这让鲁豫感到好奇:“你是一个被心理学耽误的小说家”?武志红笑着解释道,写作科幻小说对他来说是一种新的创作挑战,更关键的是这种跨界创作给了他深刻的期盼感一种在人生下半场还有机会依然能够探索新可能的激动和希望。

本期节目中,武志红以简洁有力的两个字对恋爱脑现象进行了有趣的解读,以及自己因无意识中继承了父亲和钱有仇的心态,差点错过一笔价值不菲的合同,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乌龙。更多详情,敬请关注今晚20:25东南卫视《鲁豫有约一日行》,芒果TV、华为视频联合播出,本周六登陆海峡卫视

举报/反馈

鲁豫

33.3万获赞 143.8万粉丝
《鲁豫有约》主持人
《鲁豫有约》主持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