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洮河,涓流万户,孕育了泥塑、传统壁画、剪纸、皮影戏等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延绵不绝的人间烟火。而临洮皮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复古优美的艺术形态,呈现着洮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
皮雕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领域的一块瑰宝。作为以皮革为主要材料的雕刻工艺,皮雕深受人们喜爱,只要一根画笔、一卷皮革、一柄刻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经过皮雕手艺人的妙手巧心,被展现得栩栩如生。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传统技法,让人们看到了每一个皮雕手艺人对艺术最纯粹的追求,那错落有致的绝美纹路、排列设计巧妙的刻痕、精致优雅的古典神韵,似乎是皮革从制作到经过无数次雕刻与敲打后,对自己一生化茧成蝶的艺术呈现。
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非遗传承人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把皮雕这项精彩纷呈的古老传统工艺生动形象地展现给所有人,让人们更近地接触到这些“曾经遥远”的非遗技艺、传统文化。在方寸之间,他们雕刻出大千世界,展现出浓浓匠心。在刻刀下流转的,还有他们漫长的人生故事。
——编 者
马家窑文化系列手提包制品
皮雕是一种用特定的旋转刻刀和印花雕刻工具,在皮革上进行浮雕创作的手工技艺。作为市级非遗临洮皮雕技艺的传承人,高重民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向人们证明了他对皮雕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也让皮雕技艺成为展示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初见高重民,他身着一件灰色马甲,一条深色牛仔裤,浓眉大耳,标准的西北汉子模样。他的手在皮革上游走,时而轻柔,时而有力,仿佛在与皮革对话。
市级非遗临洮皮雕技艺的传承人高重民
高重民的工作室里充满了皮革的香气,手工皮具散发出其特有的质感。他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放置着一排排工具,各种型号的针、剪刀、刀具一应俱全。
“皮雕虽然小众,技艺却丝毫不能马虎,勾勒打稿、刀线塑型、雕刻凸凹、琢磨上色、打眼缝线、磨边打蜡、防水处理……每个环节都非常复杂。特别是雕刻,可谓刀刀显功力、锤锤显技艺,木柄锤敲打着印花工具,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作品失败,所以做皮雕的时候是绝对不能有人打扰的。”说到皮雕,高重民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一
皮雕制作枯燥而复杂,如何在方寸之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找到契合点,让皮雕工艺成为展现甘肃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甘肃有着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作为甘肃儿女,既然我从事皮雕制作,那就有责任把甘肃文化特别是临洮文化尽我所能地传播出去,让人们了解临洮、了解甘肃。”短短的一段话,高重民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来践行。
今年53岁的高重民,从小就学习水粉、素描,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在祖辈皮雕传承人的影响下,他在二十岁那年就开始学习皮雕,可谓“一眼定终生”。命运的齿轮从他制作完成的第一件马鞍皮雕工艺品开始转动,高重民从此开启了自己的“皮雕人生”。
敦煌飞天系列手提包
皮雕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看似简单的一个卡包,要经过设计、打版、改版、选料、雕刻、敲边、塑形、染色、缝线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设计。一旦某一道工序出问题,整个作品就要作废,制作一件作品极其耗费心神。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皮雕作品都栩栩如生,集实用性、鉴赏性、珍藏性于一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注做皮雕,我的生活就是在平淡中寻找乐趣。”一如既往的坚持,让他的皮雕技艺日益传神,也让传统手艺走得更远。他的作品在定西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第十七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文博会、2023年国际皮雕艺术大赛等平台上都进行了展示。
2022年,临洮皮雕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重民被认定为县级非遗传承人,2023年,他被认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二
传统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高重民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表现力,将马家窑文化、战国秦长城文化与皮雕技艺完美融合,使传统文化在皮革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窑文化,以其独特的彩陶艺术闻名于世。高重民将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融入皮雕技艺,通过精湛的雕刻手法,将彩陶上的图案栩栩如生地呈现于皮革之上。这些图案仿佛穿越时空,让人们感受到了马家窑文化的神秘与魅力。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手提包、卡包、挂件、摆件等一系列皮制产品热销省内外,受到了一致好评。
“秦小兵”挂件
临洮素有“陇口要冲”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境内战国秦长城遗址,据考证,是秦昭王时所筑的“先秦长城”,比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还要早。高重民将秦长城的雄伟气势融入皮雕技艺,制作出了系列“秦小兵”挂件,通过细腻的雕刻手法,将长城的巍峨壮观呈现在皮革上。
临洮紫斑牡丹以其花朵硕大、花色艳丽、株型优美、雍容华贵而闻名陇中,他制作出临洮紫斑牡丹系列手提包、摆件及牡丹皮画制品,特别是牡丹皮画,纹路清晰、手感真实,每一幅都独一无二,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为了使每一件作品都有独特的灵魂与故事,在选定制作内容后,高重民都会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经过多次绘画,反复斟酌,最终在皮革上展现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皮雕作品。多年来,他制作出了大量的以《山海经》为主题的系列手提包、敦煌飞天系列手提包、历史人物形象皮剪画等皮雕作品。
三
慢工出细活的背后,是能否耐得住寂寞和承受生存压力的双重考验。据高重民介绍,目前甘肃省从事皮雕制作的约有上百人,但真正能开店并打通销售渠道的仅仅只有4家,有些手艺人自己在家中做皮雕,没有品牌光环和宣传加持,再好的技艺也常常被忽视和埋没。
酒香也怕巷子深。他积极“进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在传承中开启融合创新之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让皮雕技艺走进大众视野。
打开高重民的短视频账号,都是他制作手提包、壁画、小挂件等皮雕工艺品的短视频。无数人由此认识了高重民,同时也揭开了临洮皮雕这项古老技艺的神秘面纱。
“皮雕制作工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价值远大于皮雕本身的价值。大家通过抖音看到我制作的皮雕工艺品,这对于了解临洮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方式。”高重民说。
现代巧思与古老技艺融合,让临洮皮雕技艺逐渐获得省内外更多青睐。不少客户慕名而来,专门订购他的作品。
皮雕工艺品
随着订单量持续增加,高重民开始思考,如何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手工艺品,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他总结多年经验,探索把皮雕文化与个人需求相融合,推出个性化皮雕纪念品。
目前,他所制作的“八思巴灌顶图”皮雕制作品被临洮县八思巴文化研究会永久收藏,为临洮县宝塔寺设计制作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纪念品,为临洮县共青团新添希望小学制作皮雕牡丹等纪念品,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卡家藏医院制作了皮雕马摆件。
四
“虽然皮雕技艺的传承守护之路很艰难漫长,但我会尽我所能,让皮雕成为传播临洮文化的新名片。”高重民用最简朴的话语,践行着他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高重民坦言,有老百姓的喜爱,还有政府的保护,皮雕技艺就不会失传。为了传承和发展,他吸收周边20名妇女作为“徒弟”,学习皮雕,免费教学。
临洮紫斑牡丹皮画
如今,临洮皮雕技艺已成为临洮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当地积极将文创产品融入群众生活、公共文化和文旅产业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高重民来说,一刀一刀地刻画、一点一点地雕琢,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他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不断创新突破,即便目前皮雕的发展还有很多局限,他依旧满怀期待:“希望我们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把临洮皮雕作品推向全世界,把临洮皮雕文化传递到远方。”
记者手记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高重民的皮雕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慢下来的理由。一针一线,一钉一铆,一物一器,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感受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他们对皮具深厚的情感。现代巧思与古老技艺融合,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
非遗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在陇中大地,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生活中大放异彩,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遗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