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希望在前面开花,我还留恋什么,这贫苦的家?”

1943年的前夕,赵宝煦没有捱到过年,忍着风雪交加,离开了北平。

“无疾而终,这是福气,我早就做好了随时都可以走的打算”。

自己考虑好,陈司寇从2017年的10月17日开始绝食,4天后,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一对伉俪,能够走到一起,是勇气的使然,但陈司寇临终说的一句话,却是让人感慨万千……

放开吧 妈妈 请放开你的手

要是知道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走出去”的中国政治学学者,竟然在上学时连三元的学费都无力支付,应该会有更多人理解,“为五斗米折腰”的英雄汉,究竟在承受怎样的难处。

赵宝煦家境清贫,干不完的农活,精神世界依旧富足,书籍的栖息之地,被外来者的僭越粉碎。

战火在神州大地绵延,赵宝煦想扛起钢枪,却遗憾发现这并非自己擅长,他擅长的是学习。

掏不出学费还能完成学业,依托着的,是“第一免除学费”的开恩,抗战烽火的蔓延,让赵宝煦跋山涉水来到昆明,入学西南联大化工系,后又转学政治。

在这所学校,赵宝煦邂逅了一生挚爱,正是陈司寇。

陈司寇是个苦命的孩子,有母亲生,母女情缘却很是短浅,不过五岁,母亲就因病离世。

家中为了给母亲看病,欠下了不少的外债,人没留住,账却要还,村里人都在说,这陈家怕是要等到几个女儿出嫁拿到彩礼,才能周转开来。

陈司寇不想嫁人,她不排斥婚姻,只是拒绝女子好似只是为婚姻而存在的理念,明明读书就是出路,为何要用女子一生之幸福,去换取几两碎银?

命运蹉跎,但人定胜天,无一人看好,反对者甚至包括了自己的父亲,卯着一股劲的陈司寇最终前往西南联大教育系就读。

破局的关键漏出希望的口子,抗战胜利,再回北京大学读书,身影已不再是孤单一人,陈司寇与赵宝煦情投意合,两人早在1944年,就相约了百年之好。

站在灰楼的楼顶,眺望远方的两人,展望着的,是教育的未来,亦是两人的未来。

胸中尽是笔墨的赵宝煦选择留校,在北大的沃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构了拥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

为了让政治学成为真正的科学,赵宝煦鼓励学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羁的灵魂迸发出的是无限可能,随之涌现的,是百花齐放的繁荣学术局面。

探索传播的身影戛然而止在2012年的1月,90岁的赵宝煦先生辞世,徒留在风雨之中的,是自己的爱人,陈司寇。

风雨多年忽剩一人,所有人都怕,与丈夫恩爱有加的陈司寇会崩溃,但她没有。

孑然一身的生活,陈司寇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过,难道,她真的不伤心吗?

两个目标

伤心肯定有,但在生死之事上,陈司寇看的很开。

“中国人的平均年龄是70岁,活到90岁,已经是赚的了”。

死者不能生,生者还得活,活着的人,要学会往前看,还能无忧生活的时候,要规划好自己的一切。

陈司寇1976年的时候就退休了,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生病,会滋生很多有的没的的问题,但陈司寇没有。

她将时间排的很满,早上起来运动,吃完早餐后去买菜,每天都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2012年之前,这些事情是两个人做的,变得不同的,是从二到一,是陈司寇每天都会空出一点时间,去怀念恩爱的丈夫。

病症的折磨让赵宝煦的身上插满了管子,比之生病,陈司寇更心疼这样的丈夫,她在心中告诉自己,不要过这样的临终,为了避免,她给自己定下了:健康愉快、早些离开这两个目标。

年轻时教书育人的时候,陈司寇是一个“较真”的人,她恨不得将每一个学生都教成“铁娘子铁汉子”,老了,也延续“铁一般的纪律”,过着“朝六晚九”的生活。

人老了,觉就少,陈司寇每天都会在六点起床,雷打不动的按摩,做保健操。

在儿女不知道的一天早上,打算起床的陈司寇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腰动不了了,手机就在旁边,她却没有动过拨通儿女电话的心思。

“孩子们工作都忙,一点小事,不至于打扰她们”。

陈司寇就这样自己对照着医本找穴位,竟真的好转了。

这种“妙手回春”的感觉让陈司寇欣喜又意外,于是她开始坚持按摩,腰部的问题,就真的被治好了。

三个小时足够打点好家中的琐碎,从九点开始,陈司寇就开始学习,什么书都看,看到值得借鉴的地方,她还会摘抄下来。

富足的精神世界再一次将陈司寇拉离现实的苦海,不过,却并非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像她这样。

人的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嘴上越是说着不在意的,心却跟着乱飞,陈司寇的一位朋友有着和她一样的经历,还向陈司寇约定,每周都要打两次电话。

陈司寇起初同意了,后来却越想越不对劲,通话固然可以缓解孤独,却并不能解决孤独,真正想要从伤痛中走出,最好的,是自己忙起来,世界被打开,心中,自然就会得到阳光的照射。

作为精神富裕者,陈司寇拒绝了儿女为她找看护的提议,她事必躬亲,好好照料自己的身体,老损的身体机能,却还是出现了故障,陈司寇的左边肾脏上长了一个肿瘤。

提癌色变并未发生在陈司寇的身上,她决心“把癌症饿死”

医书上说,癌症喜欢酸性食物,陈司寇就反其道而行,把所有的食物都换成了碱性。

缠人的疾病成了一场打怪游戏,最后的赢家,当然是陈司寇。

肿瘤不再恶化,2017年,尿毒症和贫血性腔梗却找上门来,这时候的陈司寇已经做好了决定。

再见吧 孩子 请放开你的手

她不想一直躺在床上。

因为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陈司寇还尽力了一次轻度中风,结果就是,她阖眼睁眼,映入眼帘的都只是一样的天花板。

无法自由活动,只能由子女放下一切轮流照顾自己,这种感觉,比死亡更让陈司寇害怕。

一生未要求过子女什么的她,在生命进入最后时刻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关于我生病的事情,不要告诉任何人”。

闻者数量再多,治病上也帮补了什么忙,只是徒增伤心罢了,于70岁理论一比,陈司寇觉得自己已经赚了。

2017年10月17日,陈司寇开始断食,她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离开这个世界,以较为体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第一天的时候,孩子们只以为母亲是心情不好,特意做了她最喜欢吃的小菜,陈司寇却一口不动,孩子们喂食,陈司寇也只是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嘴。

一连三天,孩子们撑不住了,泪流满面,陈司寇也已气喘吁吁,却强撑着力量,交代了自己的遗言。

“我要走的快一点,这样既可以减少自己的痛苦,也能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断水断食四天,陈司寇阖上了双眼,以平静且壮烈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提前死亡,是她自己的选择,她用四天的滴水不沾,赋予了死亡另外一重含义-重生!

生命之维度,在长,却不局限于长,宽度,也是一种考量。

治疗固然可延伸陈司寇的生命长度,对于追求不给她人添麻烦的她来说,不能自如生活,且还要搅和别人的正常生活,是比死亡还要折磨百倍的存在。

或许有人不解,但对陈司寇来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她对自己人生把控的一种完整。

生而不幸,母不相随,陈司寇从嫁人为大的封建思想中走出,自己选择爱人,自己选择以教书育人为终身事业,自己选择生命的终点,这是一种很酷的行为。

生存和死亡,从来都是一样的存在,二者都值得敬重,面对之时所揣,也皆应是探望。

对死亡的畏惧是本能,但触动这份本能成为入水前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是遗憾,是在能好好生活的时候,没有珍惜平常的生活。

日子从来没有普通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意义。

人之怕死,怕的从来都是遗忘,怕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痕迹,因为肉体的消逝随之烟消云散。

都说五福临门,《尚书·洪范》有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善终亦是福气,划上终点,才能新的开始,少有少活,老有老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举报/反馈

历史有些冷

620万获赞 49万粉丝
平生多磨砺 男儿自横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