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世界的纷繁复杂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环境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呢?本文将为你揭示四个心理调适方法,助你成为“网络达人”!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网络的虚拟性

现如今大部分人会在不知不觉中翻开手机,似乎人们已经开始与网络密不可分,但现在焦虑人群却在与日俱增,那么为何社交媒体会引发这种焦虑、孤独感和不满足感?因为社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并非真实生活的写照,而是一种印象管理,一种自我营销的方式,所有的图片及文字均经过精挑细选,将最佳的一面在人前呈现。

2、网络依赖性

很多大学生由于交际困难而陷入到网络虚拟环境当中寻求慰藉,另外受到网络当中虚拟世界的精彩而被吸引,很多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变得愈发严重,对网络的粘性变得越来越强。

3、出现焦虑的情绪,产生网络焦虑症

社交媒体当然能成为单调的日常工作的避风港,但我们必须警惕其对整体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比如上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无法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我们渴望与社会的联系。然而,在网上不停浏览图片和评论并不能像面对面交流那样,给我们带来满足感。

此外,我们总是喜欢将他人的生活理想化,并将自己的失败与他人的最大成就相比较,从而导致孤独感和不满足感。同时在网络当中,有一些影像图片和文字的刺激,导致大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出现焦虑的情绪,另外这种焦虑的情绪又会让压力体验进一步增加,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产生网络焦虑症。

4、盲目追求自由,无目的性

在上网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缺乏目的,只是为了上网上网导致消耗了大量时间,与成长和发展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内容并不明确,因为网上信息量大,而且良莠不齐,大学生很难对这些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上网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通过社交媒体结交的“网友”并不遵循人际关系的正常心理发展规律。

你们既不共享物理时间,也不会通过互联网进行情感交流。你们只是 将照片、吸引人的帖子展示给不同人群,而他们不过是机缘巧合“结交”或 “关注”的人。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

1 转变心理教育的方法,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从本质上而言,心理教育属于一种自我管理和完善的过程,真正的动力在于内部,而并非外力。外力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一定要重视个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任何教育需要将教育的目的实现。形成一种自我适应和调节的方法,逐步适应社会化的生活,以一个平常心面对社会和集体,积极追求心理健康。

2 对网络环境保持清醒认知

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方式,冷静的分析网络文化的冲击,在网络的上信息接触做好自我控制。毕竟社交媒体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人们对完美的病态追求。有人开始参与某些活动或到不同的地方旅行,以便能够拍摄到“完美”的照片。

他们开始通过自己帖子的“点赞”人数来寻求认同。想让社交媒体在你的社交生活中发挥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作用,它就应该定位为对原本健康的社交网络的补充。照片和帖子应该是生活中珍贵的时刻和快乐时光的副产品,而不是人们为了填补安全感的缺失或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在网络空间精心策划的形象。

3、明确目标,抵制诱惑

许多大学生在上网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容易被各种信息所吸引,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成为“网络达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上网目的,例如:搜索资料、与朋友交流、浏览新闻等。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抵制诱惑,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浏览和游戏中。

4、保持适度,防止沉迷

网络世界充满着各种新鲜事物和刺激,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为了防止沉迷网络,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适度,控制好上网时间。合理规划作息时间,设定每天的上网时间段,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等有益身心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5、积极心态,远离负能量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其中不乏负能量和消极情绪。大学生要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远离负能量。遇到负面信息时,不要过多纠结和陷入其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多关注一些正能量的内容,如励志故事、名人名言等,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6、学会倾诉,寻求支持

在面对网络心理问题时,大学生要学会倾诉,向身边的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帮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感受,能够减轻心理负担,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建议。同时,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解更多关于网络心理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结语:成为“网络达人”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只要我们掌握这四个心理调适方法,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能够在网络世界中游刃有余、成就非凡!

举报/反馈

做教育的甜甜大宝贝

5174获赞 683粉丝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