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为新征程上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只有弄清楚“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办”等基础性问题,方能真正激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命题的强大实践生命力。

  ●聚焦战略全局,准确理解“为什么”的价值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回应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两个大局”的理论创新与战略举措。

  一方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正如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中所提出的,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的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运动,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主义作为准则,所以谈主义是必要的。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价值体系的根本功能,便是引领人心、凝聚共识,以其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与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动能,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另一方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百年变局下的意识形态风险呈现出综合性、竞争性、遏制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客观却存在“有理说不清、说了没人听、听了没人信”的现实问题。这势必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维护功能,既依靠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又需在凝聚力引领力基础上形成以强大意识形态为内核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国际形象,掌握国际话语权,持续提升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

  ●紧抓主要矛盾,深度把握“干什么”的主要任务

  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注重牵住“牛鼻子”,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哲学传统与工作方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就是增强主流舆论的主导性、思想理论的引领性、话语体系的权威性、舆论生态的契合性等。新征程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有着鲜明的实践要求。

  一是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正确的导向,强化主流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的主导权,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舆论走向,让好的舆论思想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二是深化理论武装。既武装提升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强意识形态理论的感召力说服力。三是构建话语体系。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只有铸就能够兼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中国现代化经验智慧、人类文明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关键前提。四是形成良好舆论生态。舆论生态反映社会层面各种态度、观点与意见交流交锋的状况。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社会舆论生态的天朗气清、生态良好,规避舆论空间中的乌烟瘴气、生态恶化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确定“怎么办”的实践策略

  不断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善于把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的问题难点作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错误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与灵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实际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想舆论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批判社会舆论领域的错误思想观点,守好筑牢做大主流舆论的红色地带。

  二是不断创新思想理论的话语表达方式。善于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听得明白的语言,积极借助于自媒体载体平台,创新理论传播形式,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说服力。

  三是积极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健全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的根本保障。因此,要坚持“正能量”“管得住”“用得好”等理念原则,积极构建网络媒体舆论新格局,推动构建网络优质资源的全链条传播体系,持续整治各种网络舆论乱象,不断提升网络执法效能,构筑网络安全屏障,全力净化网络空间,塑造主流舆论主导新格局。

  四是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要完善意识形态学习培训机制,既要有对意识形态理论与工作实务的专业化理论培训,也要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思潮变化等理论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辨别力与敏锐性,及时发现和正确看待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问题与现象。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处置能力,完善意识形态信息的收集分析机制,对意识形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思想认识的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引导,对待学术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进行揭示,对待政治原则的问题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置。

  【作者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本文是全省党校系统、全市党校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举报/反馈

舜网

4351万获赞 47.5万粉丝
济南市唯一新闻网站、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山东舜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