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
如今是信息时代,不少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是胆战心惊。
不让孩子用,怕他跟不上时代变化;让孩子用吧,又怕他上瘾,开了头覆水难收。
更多家长则面临着孩子使用手机过度、已经成瘾的困境。
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是不是已经上瘾了?
孩子手机上瘾,藏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正?
哪些孩子玩手机不会上瘾?
父母该如何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玩手机?
青少年手机成瘾和矫正专家高秋凤教授有一套6S评估法,满足它的孩子,怎么玩手机都不会上瘾。想解决孩子手机上瘾问题,也要围绕它来启动。
本文是景芳和高秋凤直播对谈精华内容整理。看完整视频回放,请: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蓝字“视频号:童行书院”-进入视频号主页,关注后点击“直播回放”栏-看完整视频回放。
嘉宾介绍
高秋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习专委会委员,深圳家庭教育研究院智库专家,手机成瘾国家社科基金主持人。
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手机成瘾等发展性问题行为及神经机制研究,是国内青少年手机成瘾及矫正研究领域的专家。擅长儿童青少年发展性心理问题(手机成瘾、多动、情绪障碍、学业倦怠)个案咨询,有着丰富的手机成瘾个案咨询经验。
2012年,我和一位研究互联网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一起合作,研究青少年互联网使用课题。前期我们在国内外发表了几十篇相关科研论文,这个过程带给我很多触动。我心想,研究了这些规律,该如何落地?
于是从2016年到现在七八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尝试把我们开发出来的理论模型,应用到更多的家庭和青少年当中。
我用了三年时间,把我十几年的科研和临床工作经验汇聚到一本书中《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整体而言,手机沉迷问题往往是个表现形式。青少年在手机里沉迷,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学业、人际等发展上的困难。
不过,要解决孩子手机成瘾问题,先要家长扫除误区。
有关孩子手机使用问题,
家长常见的误区
1. 觉得孩子一拿手机就会放不下来,就是上瘾了
如今是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身上的延伸器官,是没办法离开它去适应正常生活的。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这件事,父母大可以降低焦虑, 因为这是适应时代的必然结果。
2. 管理严苛,不让孩子用手机
一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手机上瘾,干脆不让孩子用手机,这样也不对。
(1)有些孩子周末用手机,其实是在制作短视频、利用App学绘画等来发展第二职业曲线,这是他将来的职业原型,非常重要。
(2)可能影响社交。大量青少年已经从线下社交转到了线上社交,聊天内容也会和网络有关,如果孩子跟不上,就会被同伴排斥。孩子在社交上遇到了困难,也会无心学习。
3. 孩子什么时候需要配手机,如何把握?
可遵循平均线法则:看孩子所在群体里手机的使用情况,保证大家信息获取的手段是相似的。孩子到了初中,如果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手机,就无须给孩子配备。但如果大部分都有,就要适应所在的群体。
有家长要问,既然孩子拿起手机放不下来不算上瘾,那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上瘾?其实有评估法。
哪些孩子玩手机不会上瘾?
1.6S简易评估法:
6S包括:学习study、社交social、睡眠sleep、清扫sweeping、运动sports、自尊self-esteem
只要青少年在这六个方面获得了较好发展,就不会存在手机上瘾的倾向。
这里的清扫sweeping指的是青少年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在家整理房间,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因为青少年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会无形中提升生存适应性,增强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其中self-esteem自尊是最核心的。
自尊是关于自我价值及自我接纳水平的总体感受,也是个人对自己整体的满意性程度。
自尊搭建得好,青少年才能拥有稳定的内在动力及精神能量来发展外面的五个S。此外五个S发展好了,也有助于自尊水平的提升。
2.父母如何做能提高孩子自尊?
(1)让他觉得自己有价值。爱他,一直觉得“你能行,你是有价值的”。
(2)教给孩子成长性思维:犯错是暂时的,没关系,总结一下,再去试试 。
(3)支持性语言:“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如果需要资源我帮你找。”而不是看到孩子出错就批评、指责。
当然,即便知道了这些,家长依然会担心孩子玩手机过度。那么,该如何在孩子玩手机时适当干预,防止沉迷呢?
父母该如何调节,
让孩子接触手机又不至于放不下来
父母要理解:忍不住不是孩子的错。
手机引起的分心现象对成人尚且普遍存在,更别说孩子。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手机和当前的任务里来回切换,就很难进入深度工作和深度加工状况,就很难让工作充满创造,做出非常大的绩效。当该干的事没干好,焦虑就会出来。
孩子也是如此。学习时如果玩了手机,就很容易被吸引,从而导致分心、学习效率低。
因此,要做到:
学习时手机不能在视线范围内。把手机放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这一招最管用,都不用控制它。
学习时用到手机怎么办?可以集中时间段用手机处理学习相关问题。而不是断断续续地去用。
小学阶段的孩子接受他律,可以跟他约定时间,时间到了就收走手机。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又自尊心强,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应对玩手机问题?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玩手机问题
1. 耐受
人的自控是动态的,家长要耐受这个时期,不能管太细。孩子难受到一定程度会实现自我调控。
2. 抓大放小
不管手机的使用,管孩子作业的质量和情况,看学习状态有没发生变化。
可同时把家里其它体验值满意度拉到最高。比如创造阅读、运动的氛围。
3. 支持信任,为他着想
只管去信任他支持他,经常问他需要什么,能够为他做什么,有遇到什么困难。
家是用来放松的,孩子在学校已经有很多困难了,不可以回到家再给他创造麻烦。
4. 一击即中而不是絮絮叨叨
如果真有问题可以积累,在一个点上认真地去谈一次,甚至吵一架都可以,但不可以让这成为经常性动作,不然不管用。
做到这些之后会进入新阶段,孩子会主动让你管理他的手机。
5.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手机上瘾?
对长期不上学,只躲在房间里玩手机的孩子,重点是如何休息好,把周围关系搭建好、恢复生活的各种功能,而不是管理手机、把学习学进去。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要破坏了亲子关系。可是,很多家长反映自己说的话孩子不听,这该怎么办?
有关亲子沟通
一、 为什么家长说话孩子不爱听?
人有三个自我:
认知型自我:头脑层面的道理,概念转化不成行动;
体验型自我:我能悟到的,我能感受到的,我能体验到的,那才属于我的,它对我的人生才能起到作用。
观察型自我:能观察到头脑中的思绪和想法,还能觉察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如何能把思绪拉回来,如何把一些思绪暂时存放。
父母可在跟孩子沟通中,可引导孩子多运用体验型自我和观察型自我。
以听课为例,示范学生如何运用观察型自我:
排除内心干扰:分心的事专门安排一个时间段去处理,其它时间安心做需要做的事。
观察老师的行为:先观察再思考老师到底在告诉我什么,老师为什么会想到解题思路,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什么?
先从一门学科、从一堂课开始实验。看看这样做对你的课程是否有一点帮助,去试试看。不一定马上去试,当觉得时机到来的时候再试。
家长如何运用观察型自我?
吼娃之前先冷静。想一下自己情绪点来自哪里,为什么自己这么在意,观察情绪下自己的本能反应,想想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知道做不到怎么办?
跟孩子在一起时,平静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核心感受是对孩子的欣赏喜爱,还是担忧焦虑更多。这会直接传递给孩子。当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焦虑和苛责,他会油然升起一种防御,会故意不按照你所认为对的方式去做事。
父母要把这层对抗卸掉,无条件地赞赏孩子、接纳孩子,孩子才可能放下戒备,身心变轻松。
父母需要一个被接纳、欣赏的群体,自己感受到了这种温暖,回家面对孩子的时候,更容易知道一个人被欣赏、接纳、看见是什么感受,才会更愿意也更有能力给到孩子。
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生,才可以传递出什么样的理念。
为什么家长的话孩子不爱听?
为什么孩子学习就是不专心?
手机等电子产品只是孩子逃避学业,逃避人际相处,甚至逃避家庭的一个载体。
当孩子对某件事物开始无底线的沉迷时,家长首先不应该急躁,而是要去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我们总在说“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不是一句话术,这里面要求,家长要对孩子心理,大脑发育,教育方式有一个基本但系统的了解。
听起来很难,但如果您在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就可以从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也会有小队长和群友们的热情帮助。
想要体验么?下方扫码即可!
互动话题
你的孩子玩手机的频率是怎么样的呢?你认为应该如何把握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拓展阅读
“空心病”提出者徐凯文: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就两点,既简单又很难
《涉过愤怒的海》:如果重来一次,怎样的爱才能避免悲剧?
照书养娃不好使,因为你的爱没用对地方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