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关联,教学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当前小学教育改革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及时、针对性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引导,对症下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双减”教育政策的配合下,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良好发挥作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块,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对教育教学实施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主要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相应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行为心理问题矫正两方面。
一方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主要是通过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以及人格培养等方式完成,同时也包括运用现代化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等;另一方面,学生心理问题矫正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困难、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治疗和矫正,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当前,在我国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将教育分为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知识教育、心理行为问题矫正等多个环节。
二、小学素质教育
小学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 该理念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增长学生科学文化、锻炼学生身体和心理为目标,同时也注重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以学生个人素质发展为核心目的。 如今,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全面发展,该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对于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和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在我国开展较早,早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已经将提升学生素质作为重要任务,要求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 另外,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特点,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对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过硬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心态。拥有以上素质的人才,才能完成新时代的挑战、接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旗。在教育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个体的素质与心理和思想有密切联系,心理存在健康问题,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根本无法正常接受素质教育。
小学素质教育开展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每个学生心理健康是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紧迫性任务。例如,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迫于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厌学、自卑、逆反心理等问题非常常见。 另外,《2009 年和 2020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 显示,十余年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 抑郁的检出率保持平稳,但睡眠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
2020 我国青少年儿童抑郁情况占比已经超过 20%。 而在抑郁人群中有将近 17% 为轻度抑郁,相比于 10 年前,其占比高出7%,代表学生心理负担加重的趋势比较明显。 初中阶段的抑 郁 检 出 率 约 为 三 成, 重 度 抑 郁 的 检 出 率 为7. 6%~8.6%。 通过以上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小学生心理问题情况虽然没有加重,但是严重影响学生发展。因此,为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必须尽快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素质教学中不仅地位重要,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实施,对小学素质教育开展也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后才能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实施更有利于素质教育顺利推行。正如上述讨论中提出,如果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则实施思想教育、道德引导效率低,甚至没有实际效果;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展,有利于提升小学素质教育的专业性。
许多时候,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归类于心理问题,教学中未实现二者有效联系。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素质教育存在一致性,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绝对专业的教育教学。小学素质教育开展不利,也有许多心理教育方面的问题,此时单纯依靠素质教育无法解决,更需要解决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处理心理疾病。 因此,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确保素质教育能顺利推进的关键。
素质教育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小学素质教育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构建具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时有时无,而是要定期开展、长期开展、精细化开展,以确保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同时也能起到预防作用。心理问题出现后很难康复或纠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从预防角度入手,通过提前教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打一针“强心剂”。 在上述要求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是专业模式、精准服务模式、多方协作模式,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保证小学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状态。
专业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有专业性。 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心理辅导教育融合开展,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更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继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达到最佳效果。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积极做好健康教育效果控制,防止出现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过专业教育,更能预防和控制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辅导模式是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心理教育。 尤其是教学和教育管理阶段,注重方式方法,不可轻易触及学生的心理底线。
如传统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以“严师出高徒” 为理念,过于严苛,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班级内的关系和气氛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辅导模式是从教学环节入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过程中需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促使班级内形成和谐气氛,从教学方面缓解学生压力,与家长取得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实施正确、积极的心理教育和引导。精准服务模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根据心理健康调查。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育辅导,通过精准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采用激励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小学阶段,学生大部分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紧张、焦虑、压力大、害怕出错,这是由于受到传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方面有“严师出高徒”,家庭方面有“棍棒出孝子”等传统思想,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备受打击,很少得到激励和鼓励,学生在出错后不仅会在学校遭受教师的批评,严重问题也受到“通知家长” 的威胁。
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备受打击,产生心理自卑等情绪。 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激励式教育措施,采用激励教育手段融入心理教育当中,教师和家长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缓解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语言、语气和态度。 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应该明确目标,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心。 传统的严格式教育不可取,过度放松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正确、积极的引导性教育,整个教育实施的背景下,需要落实好各项教育管控措施。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运用激励性用语,如“ 你能行!”“一起谈谈!” “ 加油!” 等激励性语言和措辞,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态度。建立德育激励评价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激励标准,对于那些课上活泼开朗的学生,要采取赞扬的激励方法,增强他们的信心,进而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于那些内向安静的学生,要采取鼓励的激励方法,不给他们增加课堂压力,引导他们融入课堂实践。开展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班主任要提倡各科教师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加强任课教师的德育意识。
同时还要结合德育的具体内容,丰富激励措施的形式。 例如,在举办“学雷锋做好事” 活动时,可以助人为乐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投入到学校,投入到社会,争做好人好事,每位学生将自己日常所做的好人好事记录在小卡片上,一周一算分,分数累积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社会实践活动持续进行。 或者举办辩论赛,围绕“扶与不扶”的话题进行小组辩论,让学生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意见交换中领悟正确的是非观和处事方法,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要写一篇活动报告。
谈一谈通过做好事得到的感悟,以及对未来自身投入社会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专业化角度入手。 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组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心理调查、心理健康宣传,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实施打好基础。 例如,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热爱生活的心态为目标,开展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借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外聘专家三支队伍,在区级、校级、年级、班级四个层面开展工作。 除了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建好用好学校心理辅导室外,还充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促进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开展。
结语
当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在小学素质教育持续推进、全面教育推进的大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良好实施极为关键,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实际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新需求。 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的人才,对教育教学实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实施专业化、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促进素质教育良好开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