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岁时,田原加入跳房子乐队并担任主唱,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与乐队录制了首张专辑《A Wishful Way》。这张专辑将田原的灵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年轻的她包办了大部分词曲创作,用感性的嗓音传递出纯粹的情感,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宝贵记忆。
随后,田原将自己的精力放到了更多的地方,比如写作、比如表演和导演。在告别“乐队主唱”的身份已有二十年之久后,田原这次带领着她的新乐队“不可能三角”开始重新出发。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希望“以不可能为名,探索一种‘可能’”。
组建乐队:终迎正确时机
离开跳房子后,田原陆续收到组建新乐队的邀请,然而她一直觉得时机不成熟,直至与sususu、Nencol的相遇。
通过袁娅维的介绍,田原认识了sususu。有次在深圳拍戏的空隙时间,让他们的关系更进一步。那天sususu带着Nencol一起,Nencol还表演了啤酒瓶吹奏乐器。之后在一家小酒馆里,他们唱歌到夜里两三点;再后来,他们受邀一起参加演出,虽然事前没有排练,但他们玩得很开心。于是,田原萌生了“一定要做点事情”的想法。
随后,田原邀请了曾与她合作单曲《眠空》的制作人陈诗牧加入。田原一度认为她和陈诗牧在音乐上没有太多交集,但当她听了陈诗牧的非商业作品后深感喜爱,其作品融合神秘和忧郁,技术含量极高。此外,陈诗牧在创作方面运用技巧和逻辑,与田原“主要依赖感觉”的写歌方式截然不同,让田原心生“绝对不能放过”这个机会的念头。加之sususu介绍鼓手Moe的加入,田原终于觉得人和时机都对了,也就有了“不可能三角”。
立体多面:探索新的“不可能”
告别跳房子的田原,这些年有过自己的个人音乐计划,但始终没有再以乐队形式回到大众眼前。如今能组成不可能三角,她心怀感激:“因为个人的经历,我在音乐上停滞了很长时间,对于他们带我一同探索,我感激不尽。”而在不可能三角首次亮相的海报上,乐队采用了“立体三角”的元素,意义不言而喻——无论是多面性还是立体感,都跟成员本身紧密相关。
一方面,每位成员拥有着不同的音乐背景,构成了立体三角的每个面,进而为整体带来不同的可能性。主唱田原以她灵气的声线,赋予乐队自由、洒脱和随性的氛围,sususu为乐队带来了时髦的贝斯;Nencol提升了乐队作品的氛围感和音色多样性;曾为多部影视剧制作音乐专辑的陈诗牧,增添了乐队音乐的旋律性和整体性;而鼓手Moe则用其丰富的舞台经验在演出中提供了更加稳健的支持。
另一方面,成员的个体差异让乐队更加立体多面。作为乐队的“月老”,田原清晰地认识到乐队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和思维逻辑,对事物的看法各异。然而,她希望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共通之处。田原表示:“我和陈老师(陈诗牧)都很喜欢看电影,虽然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但在电影上我们的价值观基本上完全一致。NEN(Nencol)是个多面手,对数字艺术有独到见解,还在创作交互数字艺术作品,我们的演出视频就是由我和他合作完成的。Su(sususu)也曾制作过一些小短片,他渴望成为导演并尝试过。对我来说更是如此,我在幕后担任导演/制作已有8年多,我希望共同的兴趣和对事物的理解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丰富的整体。”田原还形容不可能三角是一支“制作人型的乐队”,他们以“不可能”命名,旨在此寻找新的“可能”。
对话音乐:找回自我的冒险
提到“田原”的名字,许多人还是会在第一时间将其与主打梦幻风格的跳房子乐队联想起来。当时16岁的田原通过《A Wishful Way》表达了少女的自由和天马行空,而这次以不可能三角的主唱身份回归,是她在二十年后一次找回自我的冒险。乐队的Demo《Intro》就证明这一点,它不按常理出牌,更让人难以捉摸他们的后续动作。
谈到以乐队回归的心情,田原想说的很多,她表示:“作为演员,是将自己作为容器,将角色的灵魂注入身体,从而暂时和自己割裂;至于在音乐上,则是不断去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去探索自己......(因为)现在的我们要面对工作、生活以及家庭的各种问题,不像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那样有很多时间可以尝试甚至浪费,所以组乐队是一个冒险的尝试......但是,做回自己的感受太好了!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乐队能够一直走下去,不要解散!”
或许是深知其中的不易,不可能三角不仅重视每次演出的机会,更会为每次演出做特别的安排。比如在首次专场演出,田原就亲自设计了大家的演出服,染了许多白衬衫,希望借此营造出从废墟中崛起的感觉。
这次的深圳专场,不可能三角又会有哪些新的设置或惊喜呢?还是等到了现场,才能揭晓谜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通讯员邓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