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日,“2023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成功举行。

会上,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李志伟表示,“人人皆可创新”,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要给不同类型的孩子,搭建不同的平台,让孩子发现自己,让他们看见更大的世界。

对于李校长的这个观点,平湖一柱深表赞同。

教育是什么?在拉丁文里,教育一词是“educate”。其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孩子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从词源上来说,西文的“教育”强调的是“内发性”,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这也就是说教育首先是一种顺应孩子天性的活动

这种思想,就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并倡导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扬其长,避其短,激其趣,树其信,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成功成才。

世上没有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即便是孪生兄弟姊妹也一样。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孩子发展的前提,更应是教育的起点。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也就是说,教育应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一个儿童,洞察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可是,多年来,我们很多人“因材施教”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上却反其道而行之,罔顾孩子个性差异,让所有孩子学习同样课程,用同一个分数标准来评价孩子,把教育办成了工厂,无论原料形状如何,都将其加工成一个模样。

如此一番教育下来,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每学所校,每个班级,哪怕只有两个人,也可以、而且也必须分成优生和差生……

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

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也办起了学校。小鸡、小鸭、小鹰、小兔、小山羊、小松鼠……都成了森林学校的学生,它们为此兴奋不已。

为把学生培养成全才,学校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游泳、飞翔等课程。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小鸭要求退学,因为除了游泳之外,它其他课程都不及格。

接着小兔也要退学,它说游泳课差点让它丧了命。

小鹰也不愿再上了,它说无论它怎样努力,跑步总是倒数第一……

最后,所有的学生都退了学。

读罢这则故事,人人都会说让兔子学游泳是一件傻事。但反观当下,我们的学校、教师、家长,有多少人不都在做着这样的傻事呢?

这种“傻教育”的结果,最悲催的不是让一多半的孩子考试不及格、成了差生,考不上大学,而是让相当数量的孩子眼睛近视、体质脆弱、心理抑郁,还有不少孩子不堪重压而自杀……

现任山西培行高科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牛培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第十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拥有超过30项的发明专利。

但是,小时候的牛培行,在大人眼中却是地地道道的学渣:听课不认真、作业完不成,学习成绩在全校几百名学生中垫底。因为学习差,小学转过3次学。

可是,牛培行却有一个爱好,就是痴迷于做手工。他喜欢在马路上或自行车修理铺捡拾一些废旧零件,经过一番“瞎琢磨”,制成一些小玩艺儿,且“屡教不改”,成为大人眼中的一堆“烂泥”……

牛父于是不再督促牛培行学习,顺着他的意愿,送进少年宫小制作班去玩儿……

可令人诧异的是,这一玩儿,牛培行不仅玩出了许多发明创造,文化科学习还出人意料地提高了不少,一路高歌,读完了硕士、博士,开了公司,做了董事长……

这真应了李志伟校长那句话,“人人皆可创新”,“烂泥也可成墙”,但要让他们创新创造力发挥出来,应当像牛培行父亲一样,顺应孩子的意愿,给他们一个玩的平台。

所以,2024新一年,落实“双减”,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是单纯地做减法,更要做加法,要根据孩子的天性潜质,兴趣爱好,“减去”他们不适合、不喜欢、不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加上”他们感兴趣、喜欢做的事性,才能激发起每个孩子的天性潜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让他们的“天生丽质”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我想,这应是“双减”的应有之义,教育的初心所在,也应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本义。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举报/反馈

平湖一柱

16.8万获赞 2.8万粉丝
家教智慧共享 教育心得传扬
中小学教师,李玉柱,教育领域创作者,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