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冲击,也给人造成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急性心理创伤。
在对受灾地区的同胞进行积极救援和祈祷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心理层面的疏导。突如其来的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创伤。及时了解灾后的心理问题,及早为灾民开展干预、化解危机,能帮助每颗灾后的心灵早日恢复平静,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一起来了解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怎样心理急救、如何进行危机干预以及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恐惧和担心
悲伤和绝望
无助和内疚
睡眠失调
饮食失调
身体不适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危机干预专业技能培训项目
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急性应激反应
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然后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知道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为特点;随后会对周围环境的产生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遗忘,不能回忆起灾害来临时的情景。
这些症状往往在灾后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大多数人可以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
创伤后应激反应
出现的灾民通常会做与灾害相关的噩梦,体验非常清晰,即使睡醒后脑海里也不时出现灾害时的片段,情绪激动。灾民不愿提及与灾害相关的事件,不想说话,甚至出现“选择性失忆”。多表现出木讷、冷漠、反应缓慢,难以表达或感受细腻的情感,与周围人群疏远,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觉得万念俱灰,严重者有轻生念头。还可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到惊吓、难以集中精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治疗与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立即性处理和后续处理两个阶段:
立即性处理
作为心理志愿者或者是心理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在心理应激期,用拥抱这类最直接的肢体动作。那时候,语言不起作用。在整个灾后心理工作中,作为“人”,和另一个“人”共同面对灾难,是心理援助最起作用的部分。如果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就相信常识。想想对面的那个人是自己,会需要什么,如果对面的那个人是自己的亲人,你会怎么做。
不要自以为是的觉得对方一定急需心理辅导。很多人面对大灾难有一段时间的焦虑和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并且能够自愈。应该首先陪伴在受灾者身边,如果对方有物质上的需求(水,食物等),及时提供。观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样子,理性的判断是否真的需要心理疏导。
要保证自身的情绪稳定,态度要亲切,给对方以淡定、值得信赖的感觉。要有耐心,语速缓慢,平稳。注意对方比较敏感的地方,考虑文化差异。另外,专注于生活中的行为(洗衣服、干活、走路、与人说话),会减少对于灾害的回想和焦虑。
后续处理
首先要改变错误的认知,很多灾民在失去亲人后都会十分内疚(家人死了,自己却活着)。让患者了解到在如此紧急意外时,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得令人满意,你已经尽己所能。其次要寻求支持,每个人都有三大支持系统,即家庭、单位和社会。在心理治疗时,不可低估求助者亲属、同事和社会慈善机构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帮助求助者战胜困难。
灾后人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心理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跟踪,不能一劳永逸,更需要一个安静环境才能康复。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人出现上述情况,请不要犹豫,伸出您的援手,因为他们需要您的帮助!
图片由AI生成
虽然在灾害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出现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这些反应被持续放大或长期存在,便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把情绪说出来
做感兴趣的事情
进行放松训练
积极寻求帮助
这里把心理求助渠道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