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为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布局,2023中国智慧科技养老产业深调研报告日前发布。
聚焦智慧科技养老,探寻中国式养老新路。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创投机构资深投资人、国企行业资深专家、媒体记者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五座城市,调研样本共45家,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顶尖研究机构、养老信息化平台、创新领军企业等,为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破解全球老龄化难题探路中国特色智慧科技养老模式,以养老领域的智慧实践助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2023中国智慧科技养老产业深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近十年来,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在政策引导、产品创新、数字升级、场景开拓、生态优化、人才支撑等方面不断创新,产业发展取得初步建设成果。同时,智慧养老产业还面临产品服务供需匹配失衡、行业集中度不高、智慧系统开发意识欠缺、产品缺乏大规模采购及应用、相关领域科研投入不足等挑战。未来,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要重点在优化市场环境、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合作、培育大型企业、加大资本投入、提升产业集聚等方面持续创新与探索。
本次调研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深圳市民政局作为组织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作为主办媒体,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会展中心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办单位,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作为支持单位共同开展。
五城调研
顶尖专家领衔资深投资人参与
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挑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面临着速度快、规模大等挑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相当于约5个中国人中就有1位是长者。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共同富裕。强大的制度保障优势,为推动智慧科技养老产业提供重大机遇和发展条件。顺应老龄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驱动、数智转型动能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养老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养老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成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探索。
汇聚国内顶尖专家,深入产业一线洞察。本次调研邀请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李璐,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研究员、北科院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建兵,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专职研究员张小欧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琦等专家。
知名投资机构参与,展开多元视角碰撞。本次调研活动特别邀请全国知名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支持,深创投大消费投资部孙文、陆帅博士、集团研究中心刘旸博士作为调研团专家,共同深入一线调研,探寻养老产业投资机会。
调研组深入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五座城市,深度走访智慧科技养老重点项目及领域,调研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行业领先企业及消费者群体,调研样本共45家,打造高质量养老产业智库活动,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形成《2023年中国智慧科技养老产业调研报告》,融合智库智慧、媒体视角、企业实践的独特智库报告,总结、提炼中国特色智慧科技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行业痛点、发展建言及创新案例,在9月15日举办的首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主论坛上首发智库成果,并于日前发布报告全文。
展现趋势
发挥国企基础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
调研团通过大量行业一线实践,在报告中提出中国智慧科技养老产业发展八个趋势。
需求之变,养老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当前,我国老年人智慧养老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长期以来,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需求局限在基础的生理照护领域。如今,中国“60后”老人对智慧养老需求转向发展型,对智慧养老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显著提升,需求品质要求更高。
产品之变,从“能用就好”到“便捷实用”,养老科技产品越来越“无感”。老年人智慧养老需求的转变,推动了智能养老产品的升级。企业开始研发智慧养老科技产品,助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过去“能用就好”,到如今“便捷实用”,养老“黑科技”致力于给老人带来越来越多无感且精准的体验。
系统之变,从信息化迈向数字化,智慧化助力养老机构降本增效。从信息化系统建设,到如今迈向数字化、智慧化,降本增效、提升服务安全,是养老机构的核心诉求。
发展之变,激活C端“沉睡的市场”,养老企业由政策依赖型向市场化转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近99%、即超过2亿位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一批养老“行业老兵”从过去注重G端、B端业务,如今积极布局C端业务市场。在调研中,一位企业家坦言,“过去10年我们靠政策过日子,后10年我们要靠专业过日子。”
场景之变,智慧养老场景应用开始落地,目前,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建立城区级养老服务平台,探索智慧养老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或将为破解全球养老难题探索中国模式。
生态之变,科技企业“破圈”入局,助力智慧养老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创”。越来越多科技企业“破圈”入局,积极布局养老赛道,这其中既包括腾讯、百度等一批互联网巨头,又包含优必选科技、博斯腾等一批科创企业,还有亮亮视野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企业的加入,进一步证明了智慧养老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养老系统。
例如,在深圳,腾讯成立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以自身核心技术构建平台,并将这一平台能力开放共享,从而构筑C(用户)B(产业)S(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形成以平台连接CBS共创的生态创新模式。在上海,百度小度通过端、云、服务三方链接,搭建开放的智慧养老产业共建生态,已在全国30多座城市落地,惠及数万名老年人。这进而带来人才之变,看好行业发展机遇,行业人才多元化年轻化。
国企担当,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国资国企高标准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国资国企高标准布局养老产业,广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构筑起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深圳实践为例,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央企业与深圳市政府投资平台合作建立养老托育资产管理运营公司,搭建养老托育智慧服务平台和产业合作平台。2023年7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赋予的改革使命,深圳市政府注资30亿元,组建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承担全市养老托育资产管理运营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产业合作平台的使命,通过前瞻性布局、规模化突破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企在民生领域的基础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
找准痛点
“抽屉用户”折射产业发展难
在此次调研中的一家养老院,调研组发现了一间储物间,里面堆满了各方赠送的智能产品。院长说,智能产品不好用,不花钱也不想要。而在一位老人家的抽屉里,单是免费送来的助听器就有好几个。
一方面上述“抽屉用户”并不鲜见。另一方面,企业家却坦言,让老人购买成千甚至上万元的所谓“营养保健品”容易,但购买一个实用的科技产品却不愿意。上述现象背后折射产业发展难点。通过大量一线调研,报告中梳理了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八个痛点。
首先,养老“真科技”背后的“伪需求”,行业供需匹配失衡,“科技+养老”复合型人才短缺。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开端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在此次调研中,一个观点被反复提及,企业设想的养老科技,和老人、家属、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割裂,专注于科技、制造的人员和产品使用者对接不够,懂科技又懂养老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导致行业供需匹配失衡。
其次,调研组还发现,信息化平台用户画像较单一,智慧养老系统开发意识不足;好产品缺乏大规模采购和应用,行业亟待“爆款”出圈;城市养老数据整合分析能力欠缺,行业呼吁打破“数据烟囱”。从供给侧来看,产品质量低、不够人性化的问题突出,针对B端和G端的产品和场景较为粗糙和简单,比如机构对智慧养老系统开发意识不足,信息化平台的用户画像比较单一;而针对C端的优质产品和场景则更加缺乏,好产品缺乏大规模采购和应用,很多企业家感到困惑,“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除了足力健,就没有出圈的养老‘爆款’了?”观察其背后原因,养老科技产品中,政府采购信息化产品占比较大,但集中在政府端口提供给个人端的产品却相对缺乏。由于信息化存在路径依赖,运营赚快钱的效应突出,因此受到更多的政府关注;但在产品制造环节,政府推动积极性不高,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购买力低下。
再次,C端用户还没有形成对智慧养老消费认识,产品使用远没有呈现。例如非常值得关注的辅具租赁,老人愿意租借轮椅,但有高科技含量的轮椅则非常稀缺。“产学研用”链条未能形成闭环。这也造成了行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慢的痛点,“快迭代”的需求与“赚慢钱”的现实矛盾比较突出,养老行业是“耐心资本投入”,企业面临融资难。
最后,“不太酷”项目立项难,行业呼吁加大养老领域科研投入。从源头发力来看,养老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存在乏力,一位科研机构员就直言,做养老项目要想立项,就得包装在一个“比较酷”的科技项目里边。
提出建言
打造城市级养老产品展示空间
如何打产业生态闭环,推动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提炼了此次调研中业内人士的观点和建言,从城市端、产业端和需求端出发,从七个方面推动产业突围。
首先,推动产业端发力,实现一个零的突破。时至今日,中国养老服务行业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如何提升行业的集中度成为破题的关键。行业呼吁,一是加快培育一批在创新能力、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大型养老服务企业,放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实现产业整体降本增效,以大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智慧养老科技产业集聚度,建立国家养老科技公共研发平台,打造集聚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引力场”,以及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加速器”,助力智慧养老科技产业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三是加大资本投入,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打造投融资平台等,支持企业投入原创性、引领性的产业科技和应用场景创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智慧科技养老产业。
其次,推动城市级布局,打造两个核心平台。一是搭建城市级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和产业合作平台,面向政府部门、养老托育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等提供精准化数据服务,建立城市级养老服务“数据底座”;二是统筹运营管理城市养老设施,为各类民营主体进入提供更多空间,降低服务机构初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三是对养老科技产品进行城市级采购和应用,以养老科技新供给带动养老服务新需求,让养老科技真正到家到户。
最后,推动需求端激活,打造一个新型空间。针对老年人、家属、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对老年疾病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健康老龄观、不了解智慧科技养老等问题。打造城市级养老产品展示空间,集中展示智慧科技养老产业最新科研成果、优质产品和应用场景,同时,依托展示空间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撰文】戴晓晓 许懿 曾子航 王悦 童话 李嘉耀 吴语晗
【作者】 戴晓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反馈

南方Plus

117万获赞 17万粉丝
广东热门新闻资讯平台
南方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