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几篇文章再次引起公众对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的关注。

不久前,李植冲进学校,跨越了栏杆,并与保安展开了一场追逐赛,他的目的是为了呼吁北大开放大门。

这个事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随后人们开始热烈探讨高校是否应该开放校门。有人认为"优秀的大学不应有围墙",而其他人则认为设置进出门槛可以更好地保护学校内的师生。

【1】"大学应当默认允许学生自由进入和退出。

在知乎上,九派新闻发现了一篇名为《探讨北京大学门卫制度改革,由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的文章,作者是李植。该作者尚未完成身份认证。

文中指出,自2008年起,北京大学开始实施门禁制度。在此之前,北京大学对外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

他坚信大学自由出入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坚决拒绝遵守新规定,与门口的保安多次发生冲突。"幸好我通常会配合调查(只是不出示工作证),也愿意等待警察前来询问,所以保安们逐渐意识到有我这样的人存在。这么多年来,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放行,直到校门口安装了闸机。幸好闸机的门不高,我可以跨过,而且有些闸机的门之间也有较大的空间,我这个瘦高的人直接挤过去也不是问题。因此,我仍然坚决拒绝接受新的入校制度。

因为北大这学期没有他的课,所以他很少来主校区。他觉得门卫可能不记得他是个不遵守北大门卫制度的教师。最近几天,当他走进主校区的时候,他迈过闸机后,保安不肯让他通过。

他和保安进行了一场学校的追逐比赛。他迅速冲向刚刚完工的数学科学学院,然后转身跑向农园食堂,再转向新太阳活动中心的地下室,最后抵达大讲堂,结果被保安赶上了。他对保安表示:“你们的体力有点差啊,竟然追不上我?”保安回答道:“是啊,你跑得确实很快!我穿着这件厚重的大衣太拖沉了。”

接着,李植再次出示了工作证给保安看,并告诉他只需将他的姓名报告给上级领导即可。果然如他所言,赶来的巡逻队员迅速离开了。

在离开学校的下午,保安再次要求他通过闸机刷脸,否则不能通过。他习以为常地问道:“离开的时候还需要这么麻烦吗?”保安回答说:“进入的时候怎样,离开的时候就要怎样。”

李植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我希望的就是这句话,一抬腿就能够离开,也要告诉他"我是这样进来的"。

李植在文末表示,北大的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带来了很多不便。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北大东门刷脸闸机处常常排起了长队。“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是保安更加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一直站在门口。特别是对于要外出的人来说,这种限制完全没有必要。我们何时才能取消这种刷脸闸机呢?”

根据北京大学官网的显示,李植是一位副教授,确实存在。根据官方信息,他所属的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并担任流体力学学科点的副主任。他从1999年开始就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根据最新更新,截至发稿时,九派新闻未能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成功取得联系,以求证该文章的真实性。尽管其他媒体也尝试了联系北京大学的多个部门来求证此事,但同样未获得回应。

高等学府向外界开放的问题早已引发了多次讨论。

李植的文稿引发了公众对于“大学是否应该开放”的思考和讨论。

许多人都赞同李植的观点,认为大学与小学和中学有所不同,应该开放大门。此外,许多网友在相关报道下分享了因大学设置闸机或人脸识别系统所带来的不便之处。

我们这里的郑州大学也一样,我曾计划在春天去参观郑州大学的樱花,可带着一个之前在郑州大学毕业的老师却发现无法入内。因此,后来当我去参观哈佛大学时,听说可以随意进入的消息简直难以置信,可实际进去后发现连导游甚至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

“国庆节期间我去了西安看望我的女儿,我选择住在她学校对面的一家酒店。早上我尝试给她打电话,但她一直都没有接通。因为有个事情要和她商量,所以我决定进入学校去找她。可是门卫无论如何都不允许我进去。真是让人费解,他们竟然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严密地保护着那些已经二十多岁而成年的学生,甚至连家长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孩子。这对我来说真是难以理解。”

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区没有被围墙划分开来,两所大学毗邻相连,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走进校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的包容和开放。

应该在教学楼和重要场所安装门禁系统,以实现校园大门的开放和公共资源的共享,并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而不是简单封闭大门。

九派新闻已经留意到,高校是否开放的讨论不是第一次出现。

今年7月,北京大学保卫部发布了一份通报,通报的内容是有关名为“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学团队的违规情况。该团队通过与校内人员联系并借用账号,在树洞平台上发布预约求助信息,以分散预约的方式成功让多名校内师生得以预约进入校园。鉴于此事件,校方决定关闭或暂停该团队成员的入校预约权限。

清华大学也发布了一项规定,规定参观人员必须按照指定路线在指定区域参观。参观人员不得开车进入校园,而且非开放区域和校内教学办公楼宇对参观人员是不开放的。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正逐渐开放校园参观的预约通道,但是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名额秒光”、“黄牛抬价”等现象。

在过去的一篇报道中,《中国科学报》曾对一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即高校是否应该建墙,并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开放。

一个常见的观点是,"好大学没有围墙",这意味着大学的"好"在于其开放包容性。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孙文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好的大学与是否有围墙并没有必然联系,围墙本身并不错误,也不能限制思想。将办好大学与围墙相联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存在。

【3】公立大学的校园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财产,是一项对社会有益的资源。

高校的开放与否,教师们对此有何看法?

九派新闻最近发现,李植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北京大学门卫制度改革的再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北京大学的师生对于闸机的喜爱和讨厌。那些喜欢闸机保护的人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们通常会认为闸机是好事。然而,闸机也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在高峰时段需要排队。李植认为,闸机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不便于迅速疏散人群。

在文末提出:“因此,关于改革制度的建议,我们应该开始考虑拆除校门闸机,因为出校时使用刷脸、刷卡完全没有必要。”

据央视网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胡娟教授在讨论"为什么大学应该向公众开放?怎样开放大学校园更合适?"这个话题时表示,公立大学的校园是公众资源,也是社会财富。开放大学校园符合公共资源利用原则,也是高等学府的义务和责任。在开放大学校园时,需要注意保持教学科研秩序、校园安全以及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精细管理来确保开放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周详副教授强调,现代大学的功能主要涵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其中,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实现开放的校园环境,我们必须确保校园秩序有序、科学。在倡导校园开放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校园的承载能力,并以维持师生正常工作和学习秩序为前提条件。

【新闻来源:九派新闻】

#百家帮扶计划#
举报/反馈

是你的澜同学

975获赞 1.7万粉丝
新手小白,值得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