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真正的笨孩子,大都是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在长期的接诊过程中,杭州复旦儿童医院的姜志华主任发现:很多成绩上不去的孩子,并不是因为笨,更多的其实是“懒”。
姜主任指出, 这些孩子的“懒”一般可以分为以下3个层面:
一是态度上的懒惰
胸无大志,没有目标;浑浑噩噩,无欲无求。
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不思进取,过一天算一天。
二是行为上的懒惰
一旦要学习,就拖拉磨蹭,磨磨唧唧。
沉迷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比如:手机、电子游戏等等。
三是思维上的懒惰
看似每天都在学习,但实际上从来不去思考怎么去学,压根没有思考的习惯。
只愿意做简单的题目,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难题,就想要逃避不去尝试;
上课机械性记笔记,课后没有及时复习;
有一本厚厚的错题摘抄本,错过的题还是做错。
孩子长期懒散会积懒成笨
根据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成正态分布。也就是说,除了极少数的高智商和低智商,大部分孩子智力都相差不大。孩子的智力相差不大,小学知识也不难,孩子学习效果差,就是因为“积懒成笨”。
如果孩子长期懒散,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会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业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此外,长期懒散还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习惯,如拖延症、不负责任等,这些习惯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
三方面入手才不会“积懒成笨”
提升积极性,让孩子自觉摒弃态度懒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热情。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关键在于提升孩子积极性。
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自觉摒弃态度懒散。
建立积极的激励制度:与孩子一起制定积极的激励制度,如奖励积分、小礼物等。当孩子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培养好习惯,帮助孩子克服行为懒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孩子之间真正的差距,是由从小养成的习惯决定。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关键也在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规划时间的习惯:有些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制定科学的时间规划,明确期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延。
独立自主的习惯:孩子在生活上过度依赖父母,在学习上也很难做到独立。放手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房间,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才是父母对孩子明智的爱。
增强专注力,让孩子不再是思维懒散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的基础能力,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专注力好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专注力被认为是孩子最底层的学习力。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关键还在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注意力训练:通过特定的训练活动,如听声音、辨颜色、辨形状等,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方面的注意力。
抗干扰训练:鼓励孩子将内心干扰事件笔录下来,使内心干扰因素转移为外部记账操作而得以排除。通过将内心的干扰转化为实际的记录行为,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