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目前6周岁是进入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所以学龄前期就是3至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已经进入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了。
但是现在提倡“家园共育”,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一阶段。
本文就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方式来说一说我们可以做的努力。
013至6岁孩子的特点。
3至4岁时期。
3至4岁时期,是孩子空间、色彩、逻辑、剪贴涂、执拗、追求完美敏感期。
4至6岁。
4至6岁的孩子,会对打听出生、身份确认、人际关系、绘画、音乐、数学、婚姻等敏感。
了解了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对有些状况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023至6岁可能出现的情况。
这个时期的孩子,真的是一天一个样,样样不重样,家长的难题也是每天翻新。
有朋友说,孩子见箱子就钻,拉都拉不住,甚至做个饭的时间就找不到孩子了。找完全家所有可藏身的地方,最后发现孩子在纸箱子里睡着了。
每次快递箱子回来都不敢让孩子看见,宝贝的跟啥似的!
孩子每天喜欢涂涂画画,好好的房子,一转眼一面墙就花花绿绿了。天天拿把剪刀到处剪,剪完纸剪书,剪完书剪沙发垫,妈妈低头看一眼手机的功夫,新买的裤子就变成了“乞丐裤”了。
拗起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玩具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摆放,不然一顿哭闹是少不了。想要转移注意力,太难了!
等到4岁以后,每天能来八百次“妈妈我是哪来的”“哼,我不和你玩了”······
每天都能掰着手指数那有数的几个朋友,就和每天点名一样。经常想要玩过家家,谁做宝宝,谁做爸爸、妈妈······
如果在宝妈的圈子,就会发现这些都很正常,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闹,一样的拗,但各有各的不一样。
03怎样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时期?
当我们明白了3至6岁孩子的特点,做好心理准备,就能顺利的应对这些不按常理的“出牌”。
当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想要钻箱子。
不要去拒绝,给孩子创造钻爬的环境,让孩子钻个尽兴。
同时可以辅助孩子度过空间敏感期,比如让孩子搭各类积木。
我孩子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同学们最喜欢的就是建构区。经常放学回来会说“哎,今天没抢到建构区,没搭房子”。当然,我们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创造拼搭的条件。
以前给孩子买了很多小木块的积木,孩子自从见了幼儿园的大块积木后,就对家里的积木没多大的兴趣了。
后来我搜了一下,发现网上有幼儿园同款大积木。
如果你的孩子即将进入空间敏感期,建议直接一次性到位。
如果孩子想要剪,不要拒绝。
剪的动作不仅能练习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孩子的手眼协调很重要,刚上小学的孩子老是写不好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手眼协调力差。
有个朋友有段时间天天吐槽,她孩子剪纸剪到上瘾,打断是绝对不行的,每天地上的碎纸片可以捡两垃圾筐,看着孩子手里锋利的剪刀,她还是挺忧心的。
后来我给她推荐了这款儿童专用剪刀:
剪刀头是用塑料包圆的,不怕孩子没注意的时候误伤,同时剪刀后面有一个省力的压条,当把它放在中间的时候,剪起来非常省力。
自从有了这个剪刀,她孩子到广场玩,随时拿着自己画的图案,现场剪了送给她的好朋友们。
果然,今年上一年级她孩子写字不仅快,还非常漂亮。
对于孩子的反复问,耐心解答。
朋友吐槽她家孩子,就“她是哪来的”一个问题,每天问几回,问了3个多月。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我给她说可以试着给孩子买一套科普书,让孩子学着自己在书中找答案。我给她推荐了这套书:
这也是我孩子喜欢的一套科普书之一,区别于大部分儿童读物的卡通绘图,这套书都是真实的人体图。
孩子不仅从里面看到了她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过程,还清楚的了解了自己身体运行的过程。
我孩子看了食物消化的过程后,对于便便不再排斥和害怕。
让孩子做到心里有底,就不会反复再问。刚开始孩子问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他去书中找答案,当形成习惯后,孩子有疑问就会自己翻书找答案。
家长放平心态,换角度考虑孩子的行为。
初为人父、人母,我们都还没有完全适应角色,就要应对各种的突发情况。甚至很多时候会让我们焦头烂额,每当我们崩溃沮丧的时候,请告诉自己,他只是一个孩子,他还不懂,需要我们的带领去探索,用同行的角度去陪孩子成长,相信惊喜会常在。
这是我对于陪孩子顺利度过学龄前期的经验,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
我是小小,尝试用孩子心态看世界。如果喜欢我的观点,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