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2014年至今,许多幸存者老人离开了我们,从百余位到现在的38位。截至12月1日,今年有12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先后化作了天上的星辰。
每位幸存者的证言,字字句句,是老人心头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痕,也是一段段不应被时间冲刷而被遗忘的记忆。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但历史绝不会远去;老人或会凋零,但铁证长存。
幸存者夏淑琴:
一定要和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今年已经94 岁,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城中,她失去了七位亲人。
94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她的人生如同厚厚的一本书,记录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是时间的证人。
1937 年,夏淑琴 8 岁,一家有九口人。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她的外祖父聂佐成、外祖母聂周氏、父亲夏庭恩、母亲夏聂氏、大姐夏淑芳、二姐夏淑兰、小妹妹夏淑芬七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只有她和当时 4 岁的大妹妹夏淑芸侥幸活下来。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至今仍留有疤痕。这幕惨剧被约翰 · 拉贝看到并记录。夏淑琴是拉贝在日记中提到名字的幸存者。
夏淑琴一生都在为历史真相各处奔走,成了为史作证、为和平代言的勇敢者。1994 年,65 岁的夏淑琴踏上日本国土,成为战后第一个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2006 年,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其是 " 假人证 ",77 岁的老人愤慨赴日应诉,并当庭反诉对方侵犯名誉权,最终大获全胜。
2004年11月23日上午,夏淑琴诉日本右翼作者松村俊夫、东中野修道、日本展转社株式会社侵害名誉权。她于2012年12月6日启程,到日本大阪、京都、福冈、冈山、神户、金泽、名古屋、东京参加“证言集会”,向当地民众讲述当年历史。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时年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9年过去了,她说:" 我现在想好好活下去,如果日本能承认南京大屠杀,我就对得起(当年死去的)30 万人。"陪伴她一起的还有外孙女和重孙,李玉瀚今年13岁,他们如今也肩负起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重任。
幸存者艾义英:
父亲再也没回来,6位亲人被日军杀害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在家人的陪同下,95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再次来到“哭墙”前,名单墙上亲人的名字是老人一生的牵绊。“我年纪大了,以后不一定能来了。下一代会代我来,一直都会来。”
“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面,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沉痛过往,是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
艾义英,1928 年 7 月出生。在那场浩劫中失去了六位亲人。南京大屠杀期间,她的爸爸艾仁银、两个叔叔艾仁炳和艾仁林、两个堂哥艾义生和艾义荣,还有她的平姓姑爹父子俩被日军抓走。后来,7 位被抓的亲人中,只有艾义英的堂哥艾义荣最后被救了回来,其他 6 位都被日军杀害。
艾义英说,那时候女人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被大家叫作 " 艾家寡妇 ",她听得心碎。" 记得当时我还拉着我父亲,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我父亲回答说‘我们是去帮日本人搬东西,过不了多久就回来。’父亲还对我说‘你妈妈来的话,告诉她被子放在哪里。’然而,父亲再也没能回来。
经受过战争的磨难,艾义英更懂得和平的可贵。老人坚持为真相奔走,为和平代言。2014年,时年86岁的艾义英应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邀请,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东京等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这段承载着家族记忆的悲痛历史。她说:“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了解这段历史。现在国家越来越好,就是靠你们年轻人,希望你们珍爱和平。”
陪伴老人身边的,是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他也是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说,“家事也是国事,作为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有这个责任,把这段历史向后代、向社会讲述,让大家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教训,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幸存者刘民生:
腿上的伤疤在心底打下烙印
刘民生今年 89 岁,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他年龄很小,那段惨痛的记忆是从家人那里得知的。
" 日军进城后,把我们全部赶到广场上。那时,母亲刚生完我妹妹不久,父亲抱着我站在青壮年队伍里,我那时小,哭闹不止,一名日本兵便冲过来朝我刺了一刀,至今右腿上还留有伤疤。" 刘民生回忆。他挽起裤腿,一条伤疤清晰可见。也在他心里打下了深刻烙印,这份苦楚伴随着他的一生。每每回忆起,他都感慨:“正是因为经历过战争的痛苦,才深知和平的不易。”
这些年来,刘民生身体力行,坚持参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的活动,把这份带着悲痛的家族记忆讲给更多人听。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刘民生看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就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让后代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一代又一代接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这些年来,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刘民生说:“我要继续把这段悲惨历史讲给后代听,讲给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听。我们要共同把这段历史记住,共同捍卫世界和平,不让任何一个国家遭受战火蹂躏。”
老人们终会离去,但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后人正在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维护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的努力仍在持续。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2023年8月15日,第二批10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他们每个人都站在历史的坐标轴上,一代一代传承历史记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举报/反馈

扬子晚报

340万获赞 32.1万粉丝
江苏省级报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