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同躯体健康相对应,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包含情绪体验、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认知效能、适应能力五大维度。从医学诊断的角度,当心理状态异常且有病理症状时,则称作精神障碍。根据《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精神障碍可分为16大类,如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我国心理健康产业初期发展相对缓慢,主要蓄力于人才培养。近年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相关的政策体系及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心理健康产业得到自上而下的扶持和助力。
心理健康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心理健康产业发展背景
1、政策
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国家战略关注,相关政策从宏观指导逐步细化为平台与机构的建设、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相关规范等都将有利于我国心理健康产业的发展。
2020-2022年心理健康产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公开资料整理
2、患者
据《柳叶刀·精神病学》报告,近年来,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国所有疾病中,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排名第二的疾病。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达6.8%。41.1%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其中29.8%的患者共病焦虑障碍,13.1%的患者共病物质使用障碍,7.7%的患者共病冲动控制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柳叶刀·精神病学》报告,公开资料整理
三、心理健康产业现状
1、心理咨询机构
从我国心理健康产业规模来看,据统计,近10年,全国存续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平均增速在40%以上。
2011-2021年中国心理咨询机构数量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精神卫生机构
精神卫生机构方面,2011年以来,全国累计新增精神卫生机构约4573家,与咨询机构相比增速较缓,2020年达到峰值,2021年疫情后出现大幅萎缩情况。
2011-2021年中国精神卫生机构数量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诊疗资源
相比发达或高收入国家,我国精神卫生诊疗资源同样有一定差距,精神科医护人员、设施数量、资金投入都相对不足,加之公众认知、社会偏见等观念影响,患者就诊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不高,导致仅有少数精神疾病患者接受过治疗。
2019年中国与发达或高收入国家精神诊疗资源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投融资情况
近十年,国内资本一直在关注心理健康领域,但规模上数量少、金额小,当前获得融资的企业多集中在靠前的轮次。随着2015年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海外心理健康赛道的起步,国内相关投资随之增长并出现小高峰。
2013-2022年中国心理健康投资事件数量及金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国民认知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显示,2020年有94%的调查对象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比12年前提高5.4个百分点,说明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有所增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潜在认知基础。
2008-2020年中国国民对心理建立工作的重要性评估
资料来源:《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公开资料整理
6、专业人才
中国心理健康行业人才缺口较大,心理学专业本硕博毕业生远少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时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培养能力有限,据2022年9月数据,国内仅有23所高校进入精神病学/心理学学科排名前1%,其中最高排位北京大学仅位于全球第225名。
2020年中美心理学专业本硕博毕业生人数(万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心理健康产业竞争格局
1、代表企业
从2017年起,获得投资的心理企业一直呈现上涨状态,投资公司注入的资金量也大幅提升,从百万级人民币攀升到最高2亿人民币。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好心情、壹点灵及简单心理三家企业获得融资超1亿元人民币。
全国心理机构历年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区域格局
目前我国心理机构向发达城市聚集趋势明显,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拥有接近一半的心理机构。这是由于发达城市人群拥有更强的付费能力与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接近三分之一的心理机构分布在三线以下的城市,这部分市场同样不可忽视。
2022年中国心理机构城市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心理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心理机构大部分为线下经营,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机构尝试把服务搬到了线上,但同时,疫情也释放出了大量的心理需求,三年疫情遗留下来的心理“后遗症”,需要更多的心理人作为专业服务者进行疏导与干预。随着心理健康认知的提升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继而慢慢释放出来,市场潜力巨大。心理健康产业与创新技术的融合也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转自华经产业研究院
举报/反馈

心链接心理界

709获赞 233粉丝
运用AI数字人链接心理健康界的最新产业动态,访谈产业名家,引领行业发展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