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效果图。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供图
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员工3500余名,编制床位1600张,先进医疗设备总值12.5亿元,诊疗量位居深圳市综合三级医院第三,出院量稳居第六……走过七十一载奋斗历程,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从最初两家仅有十余名员工的卫生所,蝶变为光明区第一家区管“三甲”医院、深圳市第31家“三甲”医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更名为“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标志着医院正以全新面貌,锚定建成深圳市西北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跑出医院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未来,光明区人民医院将坚守“厚德、精医”的院训,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精准医疗,推广运用前沿医疗技术,打造基本医疗保障典范,当好光明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在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
聚焦“痛难点”
升级医疗服务
“以前都是在住院收费窗口办理结算,现在不用下楼就能结算,省时又省力。”市民王先生攥着刚刚打印出来的住院费用清单等单据,忍不住给医院近期新推出的“床旁结算”服务点赞。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今年以来,光明区人民医院持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出在线办理出入院功能。通过“智慧医院”小程序,患者可快速完成入院登记并进行“一站式”床旁结算。
新机制、新系统催生出新的服务模式,床旁结算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光明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屡获好评,其背后是狠抓服务升级。
近年来,该院将党建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汇集全院力量,开展“制度建设季”专题活动,系统性研究制定群众关心的医疗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制度。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目前光明区人民医院共梳理医院、科室两级制度2800余条,优化制度582个,新建制度79个;制定多学科诊疗机制,实现医院CMI值提升至1.32,升幅达50%。
光明区人民医院作为全国首批参加《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评审认证的13家医院之一,分别于9月23日、12月8日完成国际医院评审认证第一轮、第二轮辅导评审。
获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意味着光明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标准化、同质化,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医院将更易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方便购买国际商业保险的中国内地居民或境外人士来院就诊。
以此次国际医院认证评审为契机,光明区人民医院建立问题清单,系统推进自查自评、查漏补缺,以评促改推动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双提升。据悉,医院将全面启动“制度建设3.0”,进一步完成全院院科两级制度分类修订,以更高标准迎接下一次辅导评审。
近年来,该院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优异,进入全国前35%,位列广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第50名,深圳市三级公立医院第10名,深圳市区属三级公立医院第3名;2022年DRG能力指数位列深圳市三级公立医院第七,医院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医院满意度也在不断攀升,连续三年均位于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前列,2023年一季度公众满意度列深圳市三级公立医院第六。
打好“组合拳”
分级诊疗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我这边屁股都还没坐热,那边报告就发来了。”仅仅十几分钟,在社康中心就诊的陈阿姨就收到了由光明区人民医院专家出具的影像诊断报告,报告显示陈阿姨胸椎压缩性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社康医生在和陈阿姨沟通完住院治疗的意向后,直接开具好入院通知单,随即点开医院—社康双向转诊交流微信群,提醒住院部收治病人。
社康拍片子,专家下诊断,再到无缝接轨办理住院……医院建立起医院—社康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加强临床科室与社康的业务联动。
“通过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医院实现‘一键转诊’快捷方式,提高双向转诊工作效率。”光明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本清介绍,医院一例双向转诊患者D2B仅用时27分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分钟。
患者住进来,专家走下去。医院大力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工作,由院本部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入驻社康中心,开设专家门诊,开展专家带教、讲座、指导诊疗等工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光明区位于深圳北部,总人口约110万。作为2018年9月新成立的行政区,在解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光明区人民医院给出了高质量发展答卷。
2017年,原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和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合并为光明新区医疗集团,通过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光明模式”,完成三甲创建工作。
小病不出社康,大病不出医院。如今,光明区人民医院有院办院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49家,覆盖光明区37个社区,形成15分钟社康圈。
近三年,医院及社康中心总诊疗量平均在380万人次,排在全市区属医院前列,临床专科在粤港澳大湾区三甲医院艾力彼排名中位列前100强。医院下属49家社康中心平均每年诊疗量达190万人次,占医院诊疗量50%以上。
展望“未来路”
学科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医院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光明区人民医院围绕七大学科群和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行动,打造“2+10”重点学科,即立足深圳城市特色,将新生儿科、妇科、儿科等10个学科列为重点学科,并推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教授儿童保健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纪春教授血管中心团队2个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落户”。
医院还启动职能科室与临床医技科室“结对子”挂点帮扶机制,职能科负责人定期到挂点临床医技科室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科室发展难点堵点,及时将问题解决在临床,助力学科发展。
如今,光明区人民医院学科设置齐全,具备三甲医院应当设置的47个学科体系。医院获批国家胸痛中心、综合防治卒中中心、CAAE一级癫痫中心、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广东省新生儿危重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科建设硕果累累。
学科建设的背后,人才是支撑。该院坚持科教兴院的理念,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一个国家药物/器械临床试验基地、两个转化研究基地、三个科教创新平台、四个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医院在站博士后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102人,“3+2”本科带教和实习生300余人。
提质亦扩容。站在洋涌河岸,滨水眺望,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拔地而起。待到2025年,这座投资近40亿元、用地超5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将投入使用,预计提供床位1500张,给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撰文:谷政宇 曾南希 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