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100岁,长忧99。
父母忧心子女,帮扶子女,是人的天性和作为父母的本性。
但父母与子女之间,帮扶也需要有一个度,父母对子女过度帮助,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尤其是父母日渐年老之后,对子女的帮助更应该有原则,有底线。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帮助子女之前,父母一定要提前说清楚3个规矩。
这对大家都好。
01
老人帮忙带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
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老人帮忙带孩子,非常常见。
有一些是因为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必须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挣钱养家,所以不得不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小孩。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则是为了逃避养育小孩的辛苦,将孩子丢给父母之后,自己过更自由自在的生活。
也有一部分老人,对子女大包大揽,主动提出帮子女带孩子。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老人在给子女带孩子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一件事情:
教育孩子,父母才是第一责任人。
老人可以帮忙带孩子,但带孩子是出于血脉亲情,是对子女的一种情分,而不是老人理所应当必须要做的事情。
只有将丑话说在前头,提前说清楚了责任与义务,子女才会从主观意识上接受养儿育女是自己的责任,也才会对老人的付出心存感激。
否则,一旦将帮忙带孩子视为老人理所应当的责任与义务,子女不仅不会感激老人的付出,甚至还会抱怨老人做的不够好,不够到位。
这时,老人只会落得一个吃亏不讨好的结果。
02
教育孩子,年轻的父母当主力
俗话说,三岁一代沟。人与人之间,三岁的年龄差距就会产生认知方面的代沟差别。
老人与孩子之间,代沟差别就更大了。
人到了一定年龄,理解和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会急剧下降,老人即使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教育孙辈的问题上,也容易与时代和社会脱节。
更何况,隔代亲,隔代亲,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老人即使再有文化,再有素养,在带孩子时,也容易宠爱无度,甚至是溺爱。
所以老人在帮忙带孩子时,一定要提前和子女讲清楚,孩子的日常生活,老人可以帮忙照料,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必须由年轻的父母来当主角。
尤其是那些农村的留守儿童,老人一定要提前给子女打好预防,当孙辈到了受教育的年龄,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想办法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而不能全部丢给老人。
03
父母的家是子女的退路,但不是子女啃老的理由
谈到和子女的关系时,总有老人会感叹一句说:
父母的家是子女的家,但子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
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
它背后的含义是,父母可以无限度的包容子女,接纳子女,作为子女无条件的退路。
这是一种没有界限,对子女过度纵容的表现。
俗话说,树大分丫,人大分家,子女结婚成家以后,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是两个不同的家庭。
生活中有一些子女,在父母家居住,享受父母一日三餐的照顾,不出房租不出生活费,还过得理直气壮,觉得这都是父母应该做的。
这一种啃老,叫隐形啃老。
隐形啃老一旦习惯成自然,子女就会变成毫无感恩之心的人,就会将啃老进行到底。
无论是对大家庭还是小家庭,这都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老人要提前给子女立好规矩,如果在父母家常住,必须要给生活费,也要承担孝顺的义务。
扶上马,送一程,是绝大多数父母会对子女做出的奉献。
但父母不是无所不能的神,父母应该让子女尽早知道,自己的责任要自己担。
这才是一个家庭平稳幸福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