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

自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今天,咱们一起来分享3个关于自律的秘密。

01

越聪明的孩子越不容易自律

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律是反人性的,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自律的。

脑科学有研究:

10岁以前,

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没有规律,天马行空,

越聪明的孩子,发散思维越强,

他们没有办法长时间地忍受单一的学习任务,

在大人看来,这可能就是不自律,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孩子不好,

反而说明他很可能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时期,

所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过度地指责唠叨,

要耐心等待,适度引导,

帮孩子把他律变成自我约束和管控的能力。

02

有价值感和获得感的孩子更容易自律

这个来源渠道主要也是两个:

第一来自于家庭。

也就是爸爸妈妈,你要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

要勇敢地去赞美孩子。

你可以观察一下,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

多半和家人的关系也比较好,

他们很早就从父母那里确认:

我是很好的,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于是就对自己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二个渠道就是周边的环境。

我认识一个小男孩,

他从小失去父母,跟着奶奶长大,

那他的价值感、获得感从哪来呢?

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喜欢,甚至邻居的夸奖......

是这些认可的眼神给了他安全感,

克服了不自信,

他也成为了别人眼里非常自律的孩子,

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你有没有发现,

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自己。

当我们给孩子足够的肯定,

自律这两个字就不是苦行僧的枷锁,

而是一个不断获得自我赞赏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正向循环。

孩子尝到了甜头,

幸福和热情也就激发出来了。

03

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榜样

这个榜样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

当然也可以是他不认识的、敬仰的人。

比如说历史中的名人。

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人物传记类的书籍。

最近我在给孩子讲《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录了3000年的历史变迁,

讲述了几百位名人波涛汹涌一生。

可能有的爸爸妈妈会觉得,

史记太厚重了,孩子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所以,我在给孩子们解读史记的时候,

在还原原著的基础之上,

要用充满电影感的故事讲述出来,

不仅让孩子了解历史、历史中的人,

他自己还能听得过瘾,听得懂。

另外,讲历史的视角非常重要。

我选取了52位很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带着孩子去感受他们人生的重要时刻,

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做出抉择的逻辑。

当孩子们看懂了,

皇帝身上那种迈出第一步的果敢,

韩信身上遭遇胯下之辱的隐忍,

屈原身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

孩子就会有了被榜样注入的力量

对自己清晰的定位和认知也就逐渐形成,

未来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呀?

这个时候,自律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远比我们唠叨一万句要有用得多。

好了,新的一年,

带着孩子一起去听《凯叔史记吧。

END
举报/反馈

凯叔讲故事

870万获赞 33万粉丝
凯叔讲故事APP官方帐号,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百家榜创作者,凯叔讲故事APP官方账号,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