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一则“杨得志上将女婿在河南被害,老将军扬言要攻城”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
加上前段时间,河南南阳举办的一场音乐节发生了财物被盗事件,让这则谣言再次甚嚣尘上,令河南这座省份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本着严谨、客观的角度,杨得志上将女婿是否真的在河南被害?老将军有没有说出要炮打河南的话?
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一些地摊文学充斥着这样一种说法: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女婿被人打死在河南南阳。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越来越多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种说法。
在不断演变中,谣言的主角变成了杨得志的儿子、媳妇,地点不限于南阳,洛阳、郑州都是犯罪地点。若这些说法是正确的话,杨将军的六个子女,包括女婿和媳妇很可能就要全部交代在河南。
这还没有完。根据这一谣言衍生出的一种说法是:1983年,老革命家杨得志扬言要炮轰河南南阳,幸好被小平同志拦住。最后解放军冲入市区,击毙成千上万名地痞流氓,随之83年严打运动拉开帷幕。
此番种种,促成了杨得志上将女儿、女婿或者儿子在河南被害,老将军甚至下令解放军炮轰河南南阳或者洛阳、郑州等城市的说法。
大家可不要认为这些谣言只存在于80~90年代的地摊文学上,近几年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各种自媒体账号犹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有不少网络文章中同样引用了这一说法。
根据每位作者对于历史了解的不同程度,又将杨得志炮轰河南,其女儿、女婿被害等消息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衍生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不同版本。由于篇幅所限,关于杨得志上将的这些谣言不能一一和大家赘述。
总归万变不离其宗,先是有杨得志家人被害,接着老将军怒发冲冠。
其实,网络上的这些关于杨得志上将的谣言根本都是子虚乌有。从公开的历史资料来看,杨得志一生共有六个子女,长女叫做杨华荣,次女叫做杨秋华。老将军一生只有一个儿子名为杨建华,他的六个子女全部参军,如今都已退居二线,依旧为解放军的建设包括红色教育宣传发挥余热。
由此可见,杨得志上将的六个子女依然安好地活在世上,那何从谈起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访河南时,被地痞流氓甚至警察局长活活打死呢?
如今流传最广的版本中,主角为杨得志的次女杨秋华的丈夫黄新,他于1983年和妻子前往南阳度蜜月时受到不公正待遇,继而被当地警察局局长活活打死。
可是,杨秋华的丈夫并不叫黄新,黄新是杨得志长女杨华荣的丈夫,曾是解放军空军中将,目前仍然健在。
似乎说到这里,关于老将军杨得志与河南之间的种种纠葛已经落下帷幕,这些谣言完全都是站不住脚的假消息,经不起推敲。
或许有人会说:倘若杨得志的女儿、女婿、儿子没有在河南被害,这种说法不会传得如此之广。换言之,其中肯定有内情。
前些年,一些体制内和军队的将领都有自己的社交软件账号。杨得志的次女杨秋华同样紧跟时代潮流,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与年轻人分享一些红色故事。
当时就有人询问她,1983年是否到访过河南,发生过丈夫被殴打致死的往事?杨秋华立即否认,不久,她甚至写了一封亲笔信发到社交软件上,以正视听。
没有任何的辟谣内容比本人站出来更有说服力,只是,杨秋华的辟谣内容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认为是真的事情。直到2023年的今天,还有人会谈论起“老将军炮轰河南”的相关谣言。
关于杨得志上将与河南的恩恩怨怨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谣言,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近几十年,河南总是会成为全国人民攻击和批判的省份?
远的不谈,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井盖事件”,当时就有人将矛头直指河南人民,称河南人民为了一己私利偷盗井盖,造成人伤事件。
甚至还有人调侃:在河南的硬通货不是黄金白银,而是一块块井盖。这种说法不仅突破道德底线,更深深伤害了河南人民的内心。
包括前段时间的“音乐节偷盗事件”,再次让河南人民成为众矢之的。绝大多数的网民还是对河南,以及全体河南民众抱有深深的歧视。
更有意思的是,河南受到歧视并非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的,2000多年前,即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成语“守株待兔”说的就是河南人。守株待兔的故事发生于宋国,宋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国都在商丘,商丘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宋国的国土大多位于如今的河南,宋国人就相当于如今的河南人。
《庄子·逍遥游》中也记述过这么一则故事:宋国人到越国去卖帽子,越国人则断发文身,帽子对他们来说是无用之物。这则小故事讥讽宋国人不懂得经商之道,总是反其道行之。
著名的“拔苗助长”,开头就提到了宋国人。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歧视宋国(河南)的文章,2000年后的今天,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河南又是受到歧视的重点省份。
之所以河南会在千百年来受到歧视,最大原因莫过于南北文化的历史沿革。众所周知,千年前的宋国属于地道的中原文化,将其他诸侯国视为蛮夷。自诩为正统的宋国树立许多敌人,各诸侯国同样不待见宋国,对其大泼脏水。
近现代的河南是中原产粮大城市,亦为劳动输出人口大省,每年会有许多河南青年去往周边省份打工。人一旦多了,难免就会出现一两个害群之马,直接拉低全体河南人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象。
当然,不乏一些人通过贬低、歧视河南人民的行为来抬高自己,以及所处地区的优越感。
总而言之,河南(宋国)在古代一直属于中原核心地区,这里文化发达、思想活跃,涌现出很多人才,一直自诩正统,却受到歧视和打压。近些年来,南北文化激烈碰撞,呈现出空前的包容性,以至于河南似乎作为一个“异类”,不断游离于文化包容和激烈对抗之间。
加上其地理优越性和其他客观因素,导致极个别人喜欢刻意抹黑攻击河南人民。拨开迷雾看清本质,这些污蔑河南的说法大部分都是站不住脚的谣言,却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让更多的人加入抹黑河南的行列之中。
平心而论,每个地方的人民素质都有高低之分,尤其像音乐节这种人数众多的大型活动,更加考验地方的组织能力与整体道德素质。
可不能仅因为极个别的现象,便疯狂进行地域歧视,甚至还拉上了开国将军。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下场。那些造谣污蔑或者不明就里的人千万不能继续传播相关的虚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