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管理,必备的十大意识
管理者首要任务就是带好团队,拿到共赢的成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
1.从关注自己的成长转变为关注团队的共同成长
2.从关注自己的业绩转变为关注团队的共同业绩
3.从关注自己的未来转变为关注团队的共同未来
4.从关注自己的技能转变为关注团队的共同技能
5.从关注自己的作业转变为关注团队的协调作业
所以说,作为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就必须具备以下十大意识:
第一:问题意识
管理者在带领团队奋进前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贯彻落实领导的要求,正确地做事,以防止在做事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结果的不符合性,这就要求管理者一定要在团队做事前能预见性地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问题意识,才能带好团队、带顺团队、带赢团队。
第二:目标意识
团队的业绩靠管理者一个人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持续实现团队的业绩,这就要求管理者务必要在团队内部建立目标管理机制,用适宜的目标管理机制激励团队的内驱力、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目标意识。
第三:边界意识
管理者在公司的整体运营链条中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和其他单元形成了公司的运营链条,唯有各单元相互有机配合,协调同步,才能保证公司运行链条的稳步前行,否则就必然会导致公司的运营链条出现卡壳的现象,导致运营链条摩擦不断甚至断裂。
没有边界意识的管理者,根本就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会给自己的团队带来诸多的阻力与障碍,更会给自己在职场的发展与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阻力;没有边界意识的管理者,总会在工作中出现干预他人的工作,又怎么能赢得团队的容纳?又怎么能不给自己树立敌人?
所以,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在执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边界意识,时刻要记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防止有意或无意出现越位、越界、错位的现象,导致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冲突、内耗,给公司的发展和效益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第四:督导意识
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想带好团队,除了要时刻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以防止过程出现偏离,导致结果的不符合。
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位善于过程督导的管理者,通过督导过程,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偏差,确保结果的正确,所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过程督导意识。
第五:团队意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前面已经说过,只要走上管理岗位,就必须做出五大转变,因为不再是单兵作战了,而是要带领团队协调作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必须要将个人利益置于团队利益之后。
第六:分享意识
功是团队的,不是属于某个人,更不是属于管理者,没有团队的同心努力,是不可能取得功的。
一名管理者,最忌讳的就是推过揽功,错都是团队的责任,功都是管理者的能耐,这样的管理者不仅带不好团队,反而会带偏团队的价值观,不仅带不赢团队,反而会导致团队成员逐步流失。
所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分享意识,善于与团队分享成绩、分享功劳,这是管理者做好、做强的保障,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七:服务意识
做管理就是做服务的,为团队的发展做好一切服务,比如:
—为团队的工作尽可能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为团队的成长尽可能争取一切历练机会
—为团队的进步尽可能给与一切学习机会
—为团队的未来尽可能提供一切成长机会
—为团队的业绩尽可能想尽一切可行办法
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服务意识。
第八:大局意识
能坐上管理者的位置,自然有其特长之处,否则,公司领导也不可能予以提拔任用。
管理者与员工最大的区别就是能时刻站在公司的角度(大局意识)看待工作,而不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更不是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待问题,往往会拔高自己的眼界去分析问题,追随公司的领导共同走得更久、更高。
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大局意识。
第九:自律意识
管理者要想带好团队,带强团队,带赢团队,最重要的不是管团队,而是要先学会管好自己,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又何以能带好团队?
但凡合格的管理者,其自律意识都非常强,尤其是在团队的规章制度遵守方面,永远起到表率的作用,从不会将自己置身于团队规章制度之外,正所谓“不躬身入局,一定也不配做管理者“。
第十:学习意识
管理者的使命是带强团队,带领团队正确的做事,试想,一名没有学习力的管理者,又何以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又何以具有先见的预见力?又何以具有正确的引领力?又何以具有正确的指导力?又何以具有正确的教育力?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一定要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本文来自让管理简单有效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