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忆霏比赛时

温州网讯 杭州亚运会期间,温籍国际象棋棋后诸宸现身网球赛场,为15岁女儿加油;今年上半年“跳水王子”田亮的女儿参加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办的新加坡青少年锦标赛,并成功获得国际排名。无独有偶,前羽毛球国手林丹的儿子也在学网球,“晒娃狂魔”谢杏芳曾晒出儿子网球训练的画面。

越来越多体坛名将的孩子“入网”,不禁让人心生好奇:学网球,是潮流还是其本身具有独特魅力?

数据

温州网球人口近2万 少年儿童超过半数

这股青少年网球热在温州也开始初显端倪。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冶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我市最早从事青少年网球训练的基地之一,2007年被温州市体育局确定为青少年网球训练基地。来自该俱乐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这里只有20多名网球学童,而目前参加常训(一周五练)的球童就达到六七十人,加上其他一周一练、一周两练的球童总人数接近500人。而温州同等规模网球俱乐部不只冶金一家。

另据温州市网球协会统计,协会名下登记会员超过3000人,我市网球人口近2万人,其中少年儿童超过半数。

“温州网球学童增长期主要有两波,一波是2008年到2014年,主要受网球名将李娜影响,这一时期网球从比较冷门进入到被大众关注的状态;第二波增长则是在近两年,随着国内青年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吴易昺、张之臻在世界大赛频获佳绩,我市网球学童出现明显增加态势。”温州冶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副总经理陈志鹏这样介绍。

调查

为何学网球 他们给出不同答案

16周岁的温州小将黄忆霏,曾多次获得全国U12、U14系列比赛冠军。她的父亲黄文宇告诉记者,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打球,并喜爱上这项运动,四年级时被江苏队看中,进入专业队训练。黄忆霏14周岁开始参加ITF青少年比赛,最高排名达到ITF青少年女子组300名左右,在国内青少年女运动员中已属前列。

网球是黄文宇给孩子做的“不走寻常路”的选择,“网球是个人项目,比较好开展,而且网球职业化程度比较高,体系完整,前途会比较明确,打得好能够走职业路线。走不了职业路线,也可以做教练、当体育老师,或做网球或者体育相关行业的工作。”黄文宇坦言。

和黄忆霏选择走“职业”道路不同,14岁的温州小将张艺棚曾被某省队相中,家长婉拒了。孩子母亲表示:“学网球不是刻意的选择,孩子在幼儿园时被教练相中才开始学。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据悉,张艺棚从7岁开始打球,风雨无阻参加训练,在同龄人中水平突出,仅10月份就在上海、杭州连拿两项网球比赛的U14男单冠军。面对“职业”之路和“求学”之路的选择,家长更偏向后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温州网球学童“入网”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锻炼身体、提高体能,二是培养特长为升学做“铺垫”,三是为孩子规划职业球员路线。“真正能走上职业道路的学童少之又少,但是靠着网球特长进入网球特色学校,确实是一部分家长让孩子打网球的初衷。”陈志鹏表示。冶金俱乐部一些好的苗子,通过网球特长生进入永嘉中学、温二外、温五十一中等“网球名校”,“在校期间如果能拿到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就能凭借高考减分进入国内知名高校。”

陈志鹏的说法得到了浙江温乐网球俱乐部金牌教练周游的印证。最近周游经常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除了跟他探讨孩子训练事宜外,不少家长开始关心孩子学网球对未来升学的影响。“就在今年9月,我之前教过的一位学生通过‘网球特招’成功进入上海财经大学。”

现状

将网球作为晋升阶梯 成败皆有可能

相比足球、篮球这些大众体育项目,网球仍属小众。其背后,“贵”是一些普通家庭驻足观望的一个原因。

黄文宇就女儿的网球之路和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从小孩子母亲就一直跟在黄忆霏身旁照料,相当于家里少了一份收入。因为有了“职业化”规划,为追求更高竞技水平,就要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找高水平教练。同时,还要带着孩子去国外观看高规格的赛事“开眼界学习”,这都是不菲的开销。疫情期间,黄忆霏滞留在塞尔维亚训练比赛两年,一年的花费就不少于70万元。

黄文宇告诉记者,对于希望通过练网球寻求突破的家长和孩子,现在依然会面临专业和学业的选择,作为竞技体育,训练跟不上想出成绩几乎是不太可能的。“2024年后,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相关政策将有很大变化,虽然不是针对网球,但对网球特长生的要求大幅提高。”

陈志鹏也表示,家长想要以网球作为孩子晋升的阶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家长和孩子在做这道选择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情况,以及家庭的承受能力。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温州网球学童人数“密密涨” 一“网”情深背后原因何在?

记者 严嘉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所有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度看温州

1.6万获赞 3.4万粉丝
提供温州本地资讯,让你更了解温州~
优质本地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