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束,并不是健康管理的结束。恰恰相反,体检结束,是健康管理的开始。体检结束只是检查的结束,就像门诊看病,诊断和治疗还没完成。
因此,体检结束只是刚刚踏上健康管理的起点!
每一名受检者,在体检之后都应该做好这三件事:
1.“精研”体检报告体检之后,我们都会收到一份《体检报告》。《体检报告》常常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体检结论、体检建议和检查结果。
体检结论是医生综合所有医疗健康信息,对受检者做出的疾病/异常的诊断性结论。
体检建议是依据体检结果给受检者提供的下一步健康促进建议,包括复查建议、进一步检查建议、运动建议、饮食建议等。
检查结果是各检查项目的详细结果报告单。当我们拿到体检报告后,一定要“精研”体检报告,做到心中有数。
核心是按照体检中心的建议,开始行动,促进健康。当然,完全读懂体检报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续科普中会逐步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也可以寻求体检中心的帮助,通过检后门诊服务、体检报告解读服务来获取对体检报告的理解。
今天在这里只为大家介绍体检报告中的三类“结果”和一些误区。
“疾病”诊断来自现病史的疾病。这是自己之前已经确诊的疾病(如高血压等慢病),如果体检医生提醒调整治疗方案,表明慢病核心指标治疗可能不达标,需要到专科门诊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如果没有提示,表明慢病控制的可能还不错。新确诊的疾病。我们需要认真查看医生给的建议,果断采取下一步干预措施。
未确诊但高度怀疑的疾病。需要到医院或体检中心完成复查或深入检查,尽快确诊。“异常”结果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一看结果中的“阳性”或有“”,就心惊胆战,以为自己得了病。其实不然。
有一些异常,如乳腺增生、宫颈糜烂、窦性心律不齐、轻度脂肪肝等,通常不用采取临床治疗,只需要遵照体检医生的建议,适当做一些生活方式、运动习惯的改变就可以轻松解决掉。
有一些异常,如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肺结节等异常结果,医生通常会建议我们进行定期复查。
在复查之前,基本也不用太在意,等结果出来之后再说。还有一些阳性结果,是好的表现,比如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和高密度脂蛋白偏高,前者表明体内对乙肝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后者通常认为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这是“好消息”。
“风险”因素人们常说:健康风险无处不在。对于健康风险,我们要区分“可改变的风险”和“不可改变的风险”。
对于可改变的健康风险,如吸烟、过量饮酒等,我们要争取能够将之消除掉。对于不可改变的健康风险,如慢病家族遗传史,我们要明白这会增加我们罹患慢病的风险,应该做好风险的综合管理。
2.识别体检“误区”
误区一:体检结果没有异常,就高枕无忧了。
第一,现在的疾病种类多达上万种,我们很难通过一次体检排除所有的疾病。
第二,很多疾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单次检查中难于发现。
第三,受限于检查技术的局限性,如分辨率、灵敏度等,可能发现不了某些疾病。第四,体检套餐不全面,未能覆盖到某些系统。因此,体检结束仅仅是完成了一次相对全面的筛查,千万不要觉得没有异常结果,我们的身体就是健康的、万事大吉了。
切记要重视体检报告医生开具的建议和意见。
误区二:体检结果有异常,就必须进行治疗。见本文第一部分。
误区三:体检报告看完就扔。据调查,70%的人在体检之后随意处置体检报告,有的人当废纸扔掉,有的人放地找不到。从健康管理角度看,我们需要动态连续观察身体指标变化,体检报告是我们最好的健康资料。
比如肺结节问题,如果有多次的CT检查记录,可能就能够提供给医生很好的决策支撑。
因此一定要保存好、使用好我们的体检报告。
3.主动健康,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今天的你是十年前的你造就的,明天的你是今天的你造就的。
健康体检结束,是健康管理的开始。体检“查而不管”其实就等于没查,该发生的疾病还是会发生,只有把危险因素管控起来,才能真正起到防病促健康的目的。
将自己的健康交给医生、药片、医院和手术刀,都是极端错误的思想。维护健康,远离疾病,请从我做起。
主动健康,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秋冬打卡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