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识的生成,是由人体的硬件和软件共同完成的,硬件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心、大脑,软件指人的灵性,识性、思维等。

佛学里将眼、耳、鼻、舌、身、意合称为六根,这个说法不妥。不难看出,前五根都是实在的身体器官,而后面的意根是心的产物,心才是实在的器官,所以我认为,六根应该是眼.耳.鼻.舌.身.心。六根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根是能生的意思,即由根生出识来。

佛学将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六尘是外在事物对于人体感官所承现出来的感觉。佛教认为,当这些景、物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心这六大感官接触时,它们会污染我们的身心,因此称它们为‘六尘’。六尘通过六根的感知,形成了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按照前面的说法,意识应该是心识才对)。

心与眼、耳、鼻、舌、身有同工之妙,就像是人的眼睛,生来就可以看出颜色的不同,像耳朵可以听到声音的远近,像鼻子可以闻到气味的香臭,像舌头可以尝到味道的苦甜,像身体可以感受天气的冷暖。小孩儿出生后,心与其它五根同时发育,待其功能觉醒之时便有了识别“六尘”的能力。

但心识又不同于其它五识,心识比另五识更加高明一些,它除了可以有自己单独的感觉,如孤独、恐惧、愉悦等,它还可以将前五识的信息汇总之后,形成综合认知。心将这个综合认知传递给大脑,大脑会预判该事物是否安全、是否与己有关等,再将此信息反馈给整个身体,身体根据大脑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准备,如安全的时候身体会放松,会有享受感,危险的时候身体就会紧张,会有不适感,遇到与自己有关的好事就会兴奋,与自己有关的坏事就会忧伤等。

人们经常会问,何为心?心在哪里?心到底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我们的肉心,也不是在心脏的那个位置,这个心是人的最底层的原始情感的源头,隐藏在体内深处,是最初的没有被后天意识感染过的那个本元意识,也可以叫本心,初心。

初心是人的灵性的显现。人的意识能力来源于地球的灵性,地球的灵性也是宇宙的灵性,灵性赋予到人的身体内,开始启发人的身体,主要是六根——产生识别的能力。最初的识别能力就好比是计算机的源代码,让人体的六根具备了终身的“识”的技能。人体器官的感知能力,我们叫它“识”,六根分别有了一套源代码,可以用来验证自己面前的物事,这六套源代码产生感知。感知形成的“识”被存放在心底,随时可以拿出来与外事外物对比,负责对比的器官就是大脑。

大脑负责六识与心的信息交换,六根捕捉的新的信息,如果符合原来的识,大脑就可以判定他的大小、远近、气味、味道、温度等,如果不完全符合,大脑会安排六根重新去感觉,然后再对比,并进行推理判断,判断它是否危险,是否有害等等,就像是电脑的处理器,这个处理器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了思考判断的动作。

这个识——知——分析——识的意识过程是在五根与心与大脑之间循环往复,不断提升,不断深入下完成的,最终的认知便显现了出来。

大脑接收到心的信号之后,在处理某些信息的时候会渗入一些念想。比如见到老虎,它的第一感觉是它很凶很厉害,接着就会联想,它会伤害我吗?比如男性见到一个美女,他的第一感觉是她是女人,第二感觉是她很漂亮,然后他可能会联想,我可以与她交朋友吗?等等。人们日常的念想可能是正念,也可能是妄念。佛学里将念想分为正念、妄念,对当下的识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知它、注意它,这个识叫正念,也可以理解为,对当下的专注和觉察,不被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杂念所干扰。当念想是正念的时候,心就会平静如水。对当下的事物产生的虚幻不实或错误的判断、分析、推测、期待等念想,称之为妄念。当妄念产生的时候,心便会起波澜,也就是心动。心动是因为人的心念受自身的需要或外界的误导诱导,在思考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意愿,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

人最初的心识是没有“善”“恶”“美““丑”这些概念的,概念是人们有了知识之后形成的,是人们为了识别区别所指的对象,给它加的一个称呼或定义。

但心识(初心)是可以区别善恶美丑或说好坏相应的范畴的,就比方说“我叫不出你的名字,但我认识你”一样。

意识的过程感觉起来是简单快速的,但其过程却是复杂的,打个比方说明更便于理解。现在,我眼前突然有一堆谷物,我的第一个感知,“它是谷物”,第二个念头,它可以吃,第三个念头,它是粮食,还可以保存起来,第四个念头,它是谁的粮食,有主人吗?第五个念头,我想吃它怎么办?第六个念头,它是无主的,我可以吃它!第7个念头,我开始高兴了。这段意识里面,我的第一个感知是五(根)识,第二个、第三个是心识,也是正念,第四个到第七个便是妄念。最初我们说谷物是中性的,无好坏之分的,接着的思考过程,我会说这谷物是好的(善)。第八个念头,接着我发现这堆谷物腐烂变质了,第九个念头,我立马知道这堆谷物不能吃,第十个念头,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堆谷物是坏的(恶)。第十一个念头,一会儿后我发现我种的青菜长不起来,是因为没有营养,第十二个念头,我想到那堆谷物可以做肥料,第十三个念头,我又意识到这堆谷物是好的(善),有用。从第八至第十三念头,这个意识过程,谷物还是谷物,它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我们的心情反复变化了好多次。可见,好坏善恶全在人的意念之间,是我们的心在给它贴上“有用”“无用”、“好”“坏”“善”“恶”之类的标签。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事物,我们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念头在里面,不停的变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思想里许多都是虚妄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正念一般不会引起我们烦恼,我们的诸多烦恼主要来自妄念,来自于一些非理性的思考。

意识的这个产生过程告诉我们,要理性对待我们的认知、思考、欲望,减少虚妄念头的产生。要根植正确的认知理念,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就会拥有好的意识状态。

初心(本心)是人们最早的光明灯塔,能坚持在这个光明的照耀下,不被黑暗或诱惑蒙蔽。这个灯塔的光不能熄灭,一旦熄灭,人就会迷失方向。

举报/反馈

君道国学

1.6万获赞 4732粉丝
文化领域探索者,心理健康指导者。用新的理念解读人的精神,意识,意志;追求心性的净化提升;让灵性开悟通透。系列作品:一、人与精神;二、意识与世界;三、伦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