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发布消息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同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共同主持会晤。
此次会晤,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加剧动荡,世界经济动能不足,全球挑战层出不穷,中欧关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欧关系机遇何在?又面临哪些挑战?今年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和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此次会晤又释出哪些关键信号?
外交部:期待领导人会晤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引领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方期待此次领导人会晤发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通过战略沟通增进理解互信,通过开拓创新加强互利合作,通过对话协商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为国际局势增添稳定性,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引领。
公开资料显示,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始于1998年。新冠疫情前,这一会晤在多数情况下轮流在欧洲和中国举行。2020年6月和2022年4月,这一会晤通过线上视频形式举行。因此即将举行的会晤将是4年来首次举行的线下中欧领导人会晤。
欧盟驻华代表团介绍,此次会晤将重点聚焦中欧关系和国际事务。双方领导人将探讨如何实现更平衡互惠的双边贸易关系,以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全球卫生和流行病预防等共同关心的话题。
美国彭博社4日报道指出,在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双方已就贸易、外交政策等议题举行了一系列高级别会议。9月,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访问中国;10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访华。
路透社4日也提及,最近几个月,欧盟与中国官员已在北京举行几次高层会谈,寻求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到共同点。如何在所谓“去风险”和在气候变化等领域与中国合作之间寻找平衡,这是欧盟今年辩论的一个主要话题。
中欧关系挑战与机遇并存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日的记者会上特别指出,“中欧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中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表示,机遇一方面在中欧之间战略上的沟通,包括高层交往上互动与接触的意愿明显上升,另一方面,欧洲在国际的重大地区热点问题上,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议题上,也需要中国越来越多的支持。
而在挑战方面,董一凡指出,除了俄乌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的立场上存在差异,欧盟2019年对中国提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所谓“三重定位”,在“三重定位”的认知之下,中欧关系产生了一些阻碍。最近欧洲经贸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欧盟对华采取电动车补贴等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可能对于中欧经贸压舱石的作用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些由欧洲方面挑起的分歧,会阻碍中欧关系的顺利发展。
近日,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发布报告认为,借助中国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是欧盟必然选择,呼吁欧方在所谓“去风险”问题上牢守理性底线,奉行更加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加强能源、绿色、科技等各领域互利务实合作。
中欧关系将进入调整期?
据外交部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4日在北京集体会见欧盟及各成员国驻华使节。
王毅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关系关乎亚欧大陆繁荣和世界格局稳定,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好、发展好。在双方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战略引领下,中欧关系呈现全面复苏和稳中向上的良好态势,一系列高级别对话成功举行,达成重要合作共识,体现了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展现了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
王毅指出,回顾中欧关系历程,可以得出三个重要启示:一是坚持相互尊重,二是坚持冷静务实,三是坚持战略思维。王毅强调,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选择开放共贏,全球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至8月,欧盟与中国贸易额为4967亿欧元,中国仍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有分析认为,中欧高层近来频密的沟通交流意味着中欧关系迎来新局面的可能性增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认为,中欧在外交政策上面,总体来说还是向着务实的方面去推进,特别是重视人文交流,比如法国此前对中国出台的签证新政,以及中国对于欧洲五国的签证新政,都是释放了善意。
作者丨丁舒航,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举报/反馈

直新闻

6943万获赞 400.9万粉丝
直抵人心,直通世界。
深圳广电直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