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粉丝妈妈说,儿子喜欢玩手机,也因此爆发了很多家庭矛盾。
妈妈想让儿子放下手机去学习,儿子暴跳如雷,质问妈妈:“我可以不看手机,但是你自己也不能看。我们互相监督,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做到!”
结果是妈妈努力克制自己,除了接打电话,就不拿手机。
但家里的爸爸却是手机不离身,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抱着手机玩,儿子仿佛又看到了“救星”,爸爸和我一样爱看手机,我也改不掉。
孩子喜欢玩手机,很多大人也是拿起手机就放不下,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有人斥责开发手机游戏的公司,也有人怒骂手机生产厂家,这些只是客观的原因。
我们只有真正剖析到孩子、大人迷恋手机的心理层面,解决这个问题才会容易一点。
爱玩手机的人,大概都有这三种心理问题,我们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员!
第一个问题:自控力很差
我们都是成年人,比孩子更明白沉迷于手机的危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浪费了很多美好的时光,错过了很多机会。
但是,有些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拿起手机来,明明手机已经提醒你:观看手机时间过长,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就是不愿意放下。
大脑里面仿佛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应该放下手机,另一个说再玩一会儿吧。结果,总是后者获胜。
自控力差,是很多“手机控”共同存在的特点。
第二个问题: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
以前,小孩的课余生活都是和小伙伴儿一起玩,跳皮筋、扔沙包、跳房子……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各种习题和手机之间的转换。
而以前大人呢,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外走一走,或是几个聚在一起下棋、看电影、下馆子,想起来哪一种都要比一个人抱着手机有意思多了。
但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社交,宅在家里就是玩手机、打游戏。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手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心理寄托,当你孤独寂寞的时候,手机游戏、刷视频都可以让人感觉生活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对手机的迷恋,也让咱们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差了。
第三个问题:内心敏感又自卑
你为什么愿意打游戏,很多人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了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得的成就感,通关、被崇拜、被需要。
这样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要付出很多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在游戏中却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得到了。
所以,敏感而自卑的人,更容易陷入手机和网络当中去。
总之,爱玩手机的孩子,大概是以上3种心理。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工具,我们使用它,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咱不能让手机来主宰自己的生活。
如何让我们和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也是需要思考和行动的。家长不妨用以下两招!
第一招,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手机瘾自然慢慢变小了。
自控力来源于生活习惯,而不是伟大的思想,我们计划提高自控力,可以从实现一个小目标开始。
比如,连续三天10点钟准时睡觉,就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你想要读一本书,不要一下要求自己读完,可以每天读一个章节,就是很好地完成任务了。
每天为自己或者孩子制定一个小计划,每天把“我要做的事情”、“我不能做的事情”、“我想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出来,完成了多少任务,进行总结和反思。
从简单做起,逐渐加大难度,养成好习惯。
当然也可以通过运动和玩需要自控力的游戏,来慢慢提高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
第二招,引导孩子进入现实生活,寻找存在感、成就感。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如果我们不去引导,他们可能一直发现不了。
现实生活中的乐趣,比手机虚拟世界更有意义,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会逐渐放下手里的手机了,成为一个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
首先,我们应该开发兴趣爱好。
运动方面的,乒乓球、篮球、跑步、跳舞,如果孩子有运动天赋就可以尝试一下,绘画、音乐也都可以慢慢培养。
我们的兴趣爱好不仅仅是为了展现特长,更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更找到自信和成就。
有了热爱的事情,我们可以约上兴趣相同的朋友一起去运动,一起去做喜欢的事情,爬山、看电影、聚餐、听音乐。
接着,我们逐渐从手机里面解脱出来,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子,多和别人打交道,也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孩子最热爱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你发现除了玩手机,好像真的没什么别的事情,就要引起重视了,父母放下自己的手机,和孩子一起努力成为手机的主人,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互动话题:你家孩子爱玩手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