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广州举行的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尚福林、郑永年、胡祖六等多位中外嘉宾围绕“中国更高水平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进行了主题研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地缘政治紧张趋势与贸易争端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市场紧张趋势会影响资本的跨境配置、国际支付系统和资产价格,进而对全球市场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尚福林表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在金融领域,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开放步伐在明显加快,开放的深度、广度持续提高,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也日益密切。随着资本流动和金融交易频繁,也更加需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等外部冲击对国内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建言称,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需要更大规模的单边开放。他表示,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单边开放的结果,从农业津贴到上世纪80年代的“请进来”,再到21世纪初加入WTO,到现在“进博会”等展会的举办,都是单边开放。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现代化和国际层面的全球化两股力量相向而行,统一方向,互相强化、互相促进。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发展快速,花了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道路。
郑永年指出,如果我们单边开放,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逻辑,中国是最大的单一市场,我们可以根据资本的逻辑,资本是要到处走的,哪里有机遇就去哪里。这也是科学的逻辑。
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在发言中提及,多极世界已经到来,但国际多边治理体系没有到来,怎么样迎接这种挑战,急需找到共同点。他指出,气候变化等领域面临着治理机制缺失的巨大挑战。中国、美国、欧洲作为全球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和排放体,完全可以合作起来,也需要进一步合作。包括数字经济、气候变化、太空治理等各领域,从容易的领域开始做起,达成全球共识。
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在发言中称,跨境资本流动是全球化的重要内涵和显著标志,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尤其是地缘政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信心不足,我们应承认且正视这一事实。
他建议以法治为中心大力改善中国投资和营商环境,保证中国监管和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从而让长线投资者放心和安心,有利于吸引长期资本的流入。同时,要扭转当前增长的下行压力,改善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只要中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就会创造其他国家难以匹配的投资机会,FDI就会回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但不会削弱,而且重要性将与日俱增。此外,要改善中国与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国的关系,尤其是稳定中美关系,并与欧洲和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近邻改善关系,从而大幅度减少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郑永年认为,制度开放是把中国带向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我国是新型的举国体制,是要把大门打开得更大的开放情况下的举国体制。 正如他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所称,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不仅仅自己实现现代化,还要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国是在开放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会在开放的状态下实现,这就是中国跟世界的关联。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于2013年创办,已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国际平台。本届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嘉宾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