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如同乖巧的绵羊,习惯了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的爱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滋养着我们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逐渐长大,才发现原来父母也会有偏心的时候。我们不禁有些失落,甚至因此与父母产生隔阂,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站在血缘和人性的角度,断绝与亲人的联系未免过于残忍。我们渴望与亲人和平相处,但同时又不想再承受父母的冷眼。这种矛盾的感受如同一把尖刀,深深地刺入我们的心中。此时,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改善关系,让家庭更加和谐。



父母的偏心有时或许是命中注定的。朋友家的大舅舅,他有四个孩子,三个男孩,一个女孩。那个女孩,我的表姐,刚出生时就不受父母的待见。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再加上有个女儿,父母觉得这会让生活更困难。他们认为抚养女儿长大并不能为家庭带来太多的帮助。

大舅舅和大舅妈特别疼爱小儿子,他们费尽心思地送小儿子到远方去读书。然而,表姐到了十六岁,便被迫放弃学业,离开家乡去赚钱。大舅舅经常打电话给她,让她寄钱回家给小儿子用。后来,小儿子去福建工作了,大舅舅还是继续给他钱,说“那边开销大,应该多支持一点儿”。



表姐在男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在本地的工厂做长期工的工作。可是为了能顺利进去,她得先支付五千元的农转非费用。然而大舅舅却不同意,他说就算有好工作,女儿最后还是要嫁人的,对婆家也没啥帮助。实在没办法,表姐只好向未来婆婆家借了钱,办好了进厂的手续。

可是当看到表姐慢慢的富裕起来了,大舅又开始频繁地向她伸手要钱,还说:“当初没要你多少彩礼钱,以后你多孝敬点,这是你应该做的”。看到大舅舅这样做,表姐的心彻底凉透了,最后在亲戚面前强调说:“我是外嫁女,以后家里的事情,我再也不会管了。”

从大舅舅的这个家庭例子来看,表姐之所以变得不受重视,原因其实很明了。第一,从大舅大舅妈的态度来看,他们显然对于男孩比女孩更重视,把女儿当成了“多余的人”。第二,由于表姐在家里排行老二,刚出生那会儿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不受宠的那个。如果她是老大或者最小的那个,肯定会好很多。毕竟,在家庭中,老大出现的时候,父母的压力往往比较小;而最小的那个通常都是大人们最喜欢的。第三,表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这无疑加深了父母对于“女孩本来就不用读书”的深根蒂固的观念。



当表姐长大成人后,她并不懂得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以及与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也导致了她一直跟着父母的意愿进行生活失去了对于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的主动权很多像表姐这样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他们的遭遇从出生、上学等各个方面就已经开始了然而在那个时候这些孩子通常还比较懵懂他们似乎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也存在着一种"马太效应":那些弱小的人往往会越来越糟糕最终在家里慢慢地沦为被忽视的人。

遇到父母偏心,不要太过在意或者怨恨,要尝试去改变。尽管父母可能对你不够关心,甚至有时候会打压你,但你不能放弃整个大家庭。因为伦理道德就在眼前,等待父母去世之后,家庭关系才能重新开始。就如同古人所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家庭关系的改变,不仅是父母的问题,也有你自己的责任。你掌握着一半的权力,别忘了去使用它。做好以下三点,你会过得更舒畅,父母也会在“受到冷落”之后,慢慢地明白过来。
首先,少管闲事,保持距离。有一种奇妙的现象:哪一个孩子经常问候父母,那这个孩子往往会成为全家人的管家。父母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其他人也就会感到依赖和束缚。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过于主动的那个会承受更多的压力,做的事情也会最多。那些很少回家,对家人漠不关心的人,反而过得更好,偶尔给父母送点小东西,父母就会赞不绝口。如果你减少对家庭事务的询问,没过多长时间,你就能从大家庭的这些烦琐事儿中解脱出来。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应该学会独立了。如果少了联系,自然会有一些牵挂和想念,这样的话,父母的偏心也就显得没什么了。重要的是你要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要依赖任何人。
其次,孝顺要有分寸,是原则。到了中年,孝顺父母可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你大把大揽的话,父母就会觉得这是应该的,其他兄弟姐妹也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开,所有的事情都让你来做。诗中写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源。”孝顺是应该的,但是千万不要盲目孝顺。一个网友曾经告诉我,他在家中不受欢迎,于是他给父母说了一句话:“以后,你们偏心了谁,养老就去找谁。”
父母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内心也非常痛苦。但是渐渐地,他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成年子女有权去教育那些没有道德、能力不足、不懂持家的父母。不能再让父母一意孤行了。
最后,不去斤斤计较,要放大格局。当子女到了中年,过去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并不应该翻旧账。如果总是沉浸在过去的亏待中,我们就会失去面对家庭事务的情绪和动力,甚至会产生愤怒。要放宽心态,接受父母的不完美,以平和的心态跟父母交流,和兄弟姐妹商量好父母的养老、财产分配等问题,这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以后相处起来就容易多了。在这里,也想提醒一下做父母的朋友们,别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管理孩子,也听听他们的建议,跟他们有共鸣的话题。
爱情是相互的,从来都不是父母单方面要求孩子付出。孔子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父母,等钱财花光了,自己身体不好,走不动路了,才发现谁最孝顺?这时候,父母开始反思,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因为偏心已经产生了不良后果——那些被冷落的孩子已经心寒而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已经变坏就是那些被忽视的孩子虽然还要照顾父母但内心却强烈不满孝顺中充满了怨恨对于父母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尊重他们等自己老了孩子也会真心回馈社会上一直在提倡孝道但其实孝顺是要讲道理的父慈母爱子孝则父亲心思轻松亲人间的关爱是平等的不存在单方面的付出。
举报/反馈

李李李鲤鲤

6330获赞 1627粉丝
一个爱学习,知上进,重细节,懂感恩的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