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维特根斯坦

我不喜欢哲学,总觉得哲学家们都是在故作深沉,也许深层的原因如同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哲学家是那种在能够到达健全的理智之前必须治愈自身中的很多理智疾病的人。

我读过的哲学书现在记不住几句话,现在印象深的只是哲学老师讲的一句话:以道德的名义犯下了道德所不能饶恕的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些哲学家讲的话是从一本通俗的哲学简史里面学到的,只是为了跟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能大概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只是不让自己在他们眼里太白痴,其实也只是自己的虚荣作祟。

了解维特根斯坦只是在文化的字眼里面找到了他,《论文化与价值》刚好这两个词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就翻阅了一下,虽然这本书很短小,但是逻辑和里面的句意却非常有意思,零散,但是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这里摘录了一些文中的精彩段落:

>>没有人可以为我思考一个想法,就如除我之外没人可以。

>>以前的文化将会成为一堆废墟,最终会是一堆灰烬,但精神会在灰烬上空盘旋。

>>人们想要用稻草来填补艺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露出的裂缝,但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他们只用最好的稻草。

>>不要玩弄别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脸是身体的灵魂。

>>借助梯子才能达到的地方,我都不感兴趣。

>>英雄直面死亡,是真正的死亡,而不只是死亡的图画。在危急关头表现得体并不意味着能够很好地扮演英雄(就像在戏剧中那样),而是意味着能够正视死亡本身的眼睛。

哲学天才维特根斯坦

今天又有幸在我尘封的书架上找到了这本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这是一部传记,对维特根斯坦的成长到死亡过程中的思想的转变及写实的传奇经历,做了深入的还原,这种写作手法非常“纪实”,让我们能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他。

文章的开头:“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考,最早的记录就是以此为题。大约八九岁时,他在一个门口停下来想这问题。他没找到满意的答案,下结论说:在那种情况下撒谎说到底没任何错。后来他如此描述这件事:“这一经历,就算不是对我未来的生活方式有决定意义,至少也典型地体现了我那时的本性。”

又他跟罗素的交往、交流甚至讨论哲学问题的一系列过程,罗素认为维特根斯坦到挪威独自生活两年的计划是疯狂和错乱的。他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想打消维特根斯坦的念头,但全都被置之不理:我说那儿黑,他说他恨日光。我说那儿孤独,他说跟聪明人说话是滥用他的心智。我说他疯了,他说上帝留他不必做精神健全的人。(上帝一定会的。)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学笔记》重新改变了哲学的定义:

>>哲学中没有推导:它是纯粹描述性的。

>>哲学不给出现实的图像。

>>哲学既不和科学研究一致,也不反驳科学研究。

>>哲学由逻辑和形而上学组成:逻辑是其基础。

>>认识论是心理学的哲学。

>>不信任语法,是做哲学的第一个必备条件。

他在《哲学研究》中写道:

你在哲学上的目标是什么?”在这一段落后他立即自问自答:“向苍蝇示出飞离捕蝇瓶之路。

维特根斯坦之所以对哲学(哲学家)持负面态度,是因为他认为哲学归根结底是我们误解了语言的逻辑(后期则是语法)的产物,但让我们产生误解的恰恰就是我们的日常语言本身。

如果他当时选择的是中国而不是俄国,“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或许能让他脱离对文字的困惑。

为什么要了解维特根斯坦?

他很真实决心不隐藏“自己之所是”成了维特根斯坦总体人生态度的一个核心。”

他又很神秘他是欧洲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坚决放弃了所有的财富,他跟公证人反复确认财产的处理,以致他的公证无奈地说人说“你想在金钱上自杀”。

维特根斯坦说:这是真的:人是小宇宙;我是我的世界。

他又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

>>想要思考是一回事,有思考的才能是另一回事。

>>整个世界承受的痛苦也不能比一颗心灵承受的痛苦更为巨大了。

>>我们也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憎恨源自我们的相互隔绝。因为我们并不希望别人看到我们的内心,因为它看上去并不美丽。

>>一个人可以看到自己有什么,却看不到自己是什么。

>>一个对自己没有清楚认识的人,一个欺骗自己的人,永远不会是伟大的。

>>改善你自己好了,”维特根斯坦对许多朋友说,“那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的一切。

曹伯韩《国学常识》大纲讲解:快速建立自己的国学体系
举报/反馈

读书与修行

17.1万获赞 1.8万粉丝
人生一件事找到自己。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