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1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自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我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最新一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刊登了4篇艾滋病主题研究,其中,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吕繁及其团队对2010-2022年中国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艾滋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吕繁及其团队发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50 岁及以上人群同样存在高风险行为,导致该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国近年来50岁及以上人群的HIV/AIDS检出率已经超过了15-49岁年龄组的检出率。在中国,15-49岁HIV/AIDS新报告病例数量从2010年的51,436增加到2022年的55,397,而50岁及以上人群从2010年的11,751增加到2022年的51,856,翻了4.4倍以上。

研究发现,在男性群体中,50岁及以上HIV/AIDS感染者的比例从2010年的19.57%显著增加到2022年的44.39%。在女性群体中,50岁及以上HIV/AIDS感染者的比例从2010年的16.26%显著增加到2022年的62.78%。在中国的新诊断病例中,15-49岁男性占79.24%,性别比为3.82∶1。而50岁及以上人群中,73.34%的病例为男性,性别比降至2.75∶1。

“我们的分析显示,在教育背景、婚姻状况、职业、传播途径、诊断地点和所在地区方面,这些组中的男性和女性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吕繁及其团队表示,在15-49岁年龄段中,异性恋传播占主导地位,占病例总数的55.62%。在5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异性恋传播占病例总数的90.16%。

值得注意的是,在15-49岁男性中,同性恋传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达到了50.13%。相比之下,50岁及以上男性的同性恋传播率显著较低,仅为11.04%。在女性病例方面,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被确认为两个年龄组的主要传播途径,分别占70.65%和64.33%。

吕繁及其团队表示,50岁及以上艾滋病患者的比例上升的原因包括高风险的性行为以及这一人群对HIV相关知识和意识的不足,例如绝育后的老年女性可能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避孕措施。“上升的趋势突显了加强对50岁及以上人群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干预的必要性。”

但吕繁等人也指出,中国两个不同年龄群体中新发现的HIV感染的患病率在2019年前呈上升趋势,随后在2020年开始显著下降。这不仅反映了疫情的持续动态,还受到了旨在扩大诊断评估的全面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影响。

同时,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出现显著增加了艾滋病毒(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降低了死亡率。中疾控艾防中心研究员、治疗与关怀室副主任赵燕及其团队在最新一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中发表的文章指出,2013年到2022年,中国HIV感染者的全因死亡率明显下降,从5.4%下降到2.7%。同时,中国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率从58.4%大幅上升至92.8%。

“中国在扩大ART应用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挑战仍然存在。” 赵燕等人指出,一个主要原因是是HIV感染“发现晚”普遍存在。据估计,亚洲34%至72%的HIV感染者在晚期被发现。晚期诊断与治疗失败风险升高、死亡率增加和经济影响显著相关。

此外,赵燕等人强调,“HIV阳性个体的老龄化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2015年至2022年,报告了221,621例60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HIV感染可能加速老化过程,因为持续的炎症反应、慢性免疫激活和长期使用ART,与年轻和中年人相比,老年HIV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衰弱和精神健康障碍。

“各个领域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有责任在常规HIV护理框架内整合年龄相关共病管理。” 赵燕及其团队说。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78万获赞 351.5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