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幼年时就决定了自己将如何生活,如何死亡。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在头脑中把这个计划带到那里,这就是所谓的“脚本”。
《人生脚本》艾瑞克·伯恩

美剧《西部世界》中描绘了一个由智能机器人作为NPC的西部风格高科技游乐园。为了向游客提供更真实的体验,机器人们被赋予记忆和意识,使它们误以为自己拥有完整人生和独立人格。而事实上,游乐园的剧作家早已为每一个场景写好了剧本,机器人们就只能反反复复的生活在固定的脚本中,每天上演着同样的剧情,走向相同的结局。

不同于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往往被认为拥有完整的独立意识,个人的主观选择决定了每个时刻的人生走向。而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在长期的临床心理治疗和沟通分析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在自己的著作《人生脚本》中提出:许多自以为拥有自由意识的人,其实生活在一个名为“脚本”的持续性人生计划中。

人生脚本同戏剧脚本类似,框定了一个人在诸多重要时刻的选择和走向;而与戏剧脚本不同的是,人生脚本反而不会过多的干预个体对非重要事件的理性判断。这就导致受限于脚本的人往往无法意识到,也无法被意识到正处于脚本的控制下。

脚本最初是在基因、原始印刻、模仿、父母训练、社会驯化以及自发创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早在人生之初便已初具雏形。尤其是在童年时期,对一个人具有绝对权威和教导作用的父母在这一时期对“脚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后续的人生经验,无论成功或者失败,会反复“佐证”这一脚本的正确性,使脚本的主人——或者可以说是脚本的囚徒——对其深信不疑。

由此,脚本的来源及特点已经非常明显。要判断一项人生计划是否是脚本驱使的结果,只需要看其是否满足脚本的条件:脚本应当是在童年时期便决定的,它来自于父母的指令,并且指导着人格的发展;它总是以一种特定的方法成功或失败,并令人对过去的事情保持一种坚定的姿态。

无论脚本驱使个体做出的选择最终导向了怎样的结局,脚本的存在对自由人生始终是一种负面影响。尤其是大多数情况下,脚本会引导人做出自己并不喜欢的决定,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最终导向抑郁甚至自杀。

当然脚本也并非不可破除,但破除脚本的前提是认识到脚本的存在,毕竟人无法对认知外的事物采取行动。伯恩的临床实践表明,脚本自内部或外部都有破局的方法。有些脚本本身带有破局的开关,当个体实现某一人生目标后就会从中解脱,开始真正的人生。或者,心理治疗师或其他人通过对个体的了解,找到脚本的对立主题,在外部的引导下也能跳出脚本。

尽管艾瑞克·伯恩通过翔实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种种支持“人生脚本”的论据,该理论至今依然受到来自理性、经验和教义等方面的反对。但是不管“人生脚本”是否是一项完美的沟通分析理论体系,它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过往人生的视角,让我们能更理性的看待过往的人生。

举报/反馈

一夏之言

63获赞 21粉丝
好书推荐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