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大会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经过近一年的筹建,由颜宁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宣告成立。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王志珍、陈竺,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和颜宁共同为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
11月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赵永新 摄
从2022年12月10日揭牌,到2023年10月26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去筹,颜宁和伙伴们在“梦想之都”深圳一步一脚印筑梦,一画一成图逐梦,在光明科学城“向光而行”。
近一年来,深圳医学科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在阐述未来发展目标时,颜宁说要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并透露还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将加盟。
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深圳医学科学院(Shenzhen Medical Academy of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简称SMART)是一家集医学综合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级学术机构。该院通过构建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高地,坚持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鼓励源头创新,聚焦前沿与应用,探索全新科研机制,汇聚全球高水平科学家,搭建国际一流医学研究平台,力争建设成为立足深圳、带动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
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院区永久场地效果图。图源:深圳医学科学院微信公众号
在成立大会上,颜宁阐述了深圳医科院的愿景与使命——
“利用科学和创新的力量为公共健康事业注入不竭动力,惠及全球社会,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让科学家、临床医生、政府官员、企业家、投资人都能共同参与进来,因此SMART就成了我们共同的追求。
探索鼓励源头创新的机制,引进与培养高水平人才。开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覆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着力打通生命健康领域原始科技创新与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之间的无形壁垒,对国家相关领域改革探索经验,这是我们的使命。
履行科技资源管理、医学科学研究、教育交流、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政策咨询等职能,通过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地,建设生物医药的深圳,建设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这是我们的愿景。”
面对时代赋予医科院的历史使命,如何建设立足深圳、带动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颜宁在致辞中提出了5点思考与筹划。
一是法定机构管理、多元筹资,拓展科学研究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为探索全新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着力打通原始创新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无形壁垒,为改革探索经验,发挥深医专项的杠杆撬动效应,实现卫生健康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梦幻联动,构建医教研产一体化协同模式。
三是探索医师科学家培养机制,打造临床到科研的培养闭环,搭建临床与科研之间的交流,以临床实践凝练科研课题,以科学研究应对临床挑战。
四是全过程保障人才无忧,激发科学人员内驱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知识理念,设立SMART investigator program(即深医科研究员),打造科研无忧环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全力投入创新。
五是构建人才集聚创新、科教融汇发展新生态,设立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打通人才引进和支撑的最后100米,打造SMART Symposium 学术会议,实现以会聚才。
还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将加盟
“过去一年,我们以行胜于言的决心,完成了一项项的筹建工作。”颜宁回顾了一年来的筹建历程:今年1月召开了有22位专家参加的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3月入驻光明科学城启动区,4月深医专项获批设立,8月永久场地项目开工,10月深圳医科院获批正式去筹成立。11月科研平台基本搭建完毕,首届深医专项完成评审。期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5次SMART Symposium ,数百位国内外重量级科学家莅临深圳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引进有序进行,一批卓有建树的国际知名学者,已经或即将加盟。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深圳医学科学院发布了新春第一“招”,12个部门招聘41人。4月,深圳医学科学院首次面向全球招聘PI,重点布局传染病、神经免疫学、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罕见病和疑难杂症、生殖发育和老龄化、生物互作、药理和药学、系统医学等领域。
“未来10年,深圳医学科学院要有200个相对稳定的课题团队,覆盖8个主要的健康研究方向。”在5月举行的大湾区科学论坛上,颜宁透露了发展“小目标”。
此外,由颜宁同时兼任主任的深圳湾实验室也将与深圳医学科学院互补,发挥各自学科优势。
“深圳湾实验室和医科院放到一起,可以看到光明科学城在生物医药的研究体量有多大,我相信深圳的未来是光明的。”颜宁说。
深圳湾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焦点,开展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研究,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深圳医科院所在的光明科学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承载地,规划建设了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精准医学影像、材料基因组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了以研究型医院为定位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集聚了一批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创新型科技企业,专门设立总规模25亿元的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引导基金,等等。这些都为深圳医科院打造“医教研产”深度融合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良好条件,将有力支撑医科院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
“六大全新机制探索”培养下一代医学科学家
颜宁在致辞中提出要探索医师科学家培养机制,打造临床到科研的培养闭环,搭建临床与科研之间的交流,以临床实践凝练科研课题,以科学研究应对临床挑战。
深圳医学科学院要建成立足深圳、带动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培养“既懂临床又懂科研,既上得了手术台,也做得了实验”的医学科学家自然是题中之义。颜宁认为,这是打通“医”和“研”的重要一步。
以此为目标,深圳医学科学院提出了“六大全新机制探索”及“五大职能定位”,将在深圳创新的沃土上在经费来源、经费包干、培养转型、人才评价、转化支持、市府直管六个方面探索新的路径。“五大职能定位”则包括前沿科学研究、临床转化、教育国际交流、专项资金管理、科技创新咨询。
为了支持源头创新,鼓励人才大胆探索,打通科技与医疗,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经费上尝试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医学研究专项资金”。该资金支持的项目类型包括人才提升型、前沿探索型、临床研究型、应用转化型四类。据颜宁介绍,专项资金既面向在校医学生,也面向已经工作的医师,支持他们带着科学和临床问题到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
(深政观察)